其实,刚参加读书变现训练营的时候,想法很简单:培养阅读的习惯,探索读书变现的可能性。
事实证明,收获比想象中的要多。
还记得第一板块里面我们学习的五种阅读方法,真的非常赞。倍速阅读法非常适合读一些快餐类的书籍,虚构类的书籍。事实上,有很多书的核心内容只集中在一个章节,其他章节说来说去也就那么点事,这个时候用倍速阅读法非常适合。那么对于重点章节建议用苹果阅读法摘苹果。苹果阅读法的精髓在于带着问题找答案,然后汇总,用自己的话总结,复述,这样做的好处是记得牢,效率高,同时还有输出适合非虚构类,工具类,认知类,视野类的书籍。并且,在大部分产品在打造过程中,例如:书评,听书稿,拆书稿,书单,都离不开苹果阅读法。卡片阅读法有利于素材的积累,“我见”是积累;“我思”将我们的才华和心力浓缩在一张小小的卡片上是其精髓。当然,既然是积累素材,为了方便随时调取,卡片的分类必不可少。我平时喜欢用主题阅读法读书,对某个领域感兴趣,首先根据硬思维和软思维的角度,选上这个领域的几本好书,包括经典的,道方面的,术方面的,然后列好书单,想读的时候,直接到网上下单。快递运输途中的两天,收拾好心情,准备好工具。书一到,真正的读书时刻刘开始了。那么读书过程中遇到卡壳怎么办,有的书就是那么费解。没关系,我们可以用费曼阅读法:从头往下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一窍不通时从来开始读,这样坚持下去,直到完全读懂为止。在一个特定领域,如果你是一个小白,通过费曼阅读法可以快速入门;如果是熟悉的领域,用费曼阅读法,可以实现精通,达到专业的地步。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以教为学是检验学习的最高方式,所以,要学会分享。
第二个板块是创作篇,一开始以为是非常高深的技巧,学习了才明白写作技巧也是大道至简:我手写我心才是最有力量的文字。用这种方法容易写作上瘾,没有命题的禁锢,没有结构的约束,每个人都可以大笔一挥洋洋洒洒,行文如流水。这节课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英雄之旅”。首先,这是经过深度剖析才能创作出来的课题,是可以打造爆款的技巧。英雄之旅必定是有痛苦的挣扎,情节的反转,豁然的开朗,
深刻的醒悟,认知的突破,心智的升华。英雄之旅越是真实,越是曲折,越是动人。人人都愿意讲自己的英雄之旅,自信的经历每经分享都是一种自信的体验;人人都愿意听别人的英雄之旅,被分享的过程中寻求共鸣,寻求成长的路径。还记得班班在群里面组织的那场12人英雄之旅的分享,氛围很不错,可以说,双方都有收获。那么英雄之旅应用于哪里呢?这里要敲黑板了,应用于自己的文章中,应用于自己的人生里,应用于自己的产品里,帮助用户实现他的英雄之旅。
写作需要注入文心,最好的方式就是熟读经典,首推民国大师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优质杂志《知中》也还不错。
纳博科夫曾说过“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在一定程度上,风格确实非常重要,赢得信任,打造特色。作为初创型写手,可以从古典风格开始,以清楚简洁的语言呈现不偏不倚的事实。一个人读过的书和有过的路会内化成一个人的气质。同样,一个人读过得书会慢慢内化成一个人的风格。还记得刚刚读完《围城》这本书的时候,那几天写作业的行文都是比较犀利的,无形中深受其影响。
谈到语言这一块,无论是写卡片还是精度文章,都遵循一个原则:重密度。将一篇文章的精华浓缩在一张小小的卡片上,相信你就能找到“重密度”的感觉了。这个时候你可能心里会有疑问,提笔写作的时候既要整理素材,又要提炼中心思想,又要考虑结构,又要尽量严谨,还要“重密度”,实在难以下笔啊。事实上,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明白创作的时候遵循的原则:快写慢改。初稿快快写,修改的时候慢慢调整,加工,修饰,润色。先完成再完美。本来要求挺高的,因为先初稿后修改,难度大大降低。想想一下那些出炉的精美文章,可能是经过千修万改才打磨出来的,甚至改的快要面目全非。从这个角度来看,初稿写得并不算高明吧。但是为什么初稿通过了,因为里面有亮点,有精华,修改过程重精华而是保留的,尽管改的快要面目全非了。
另我惊奇的是,在产品板块的学习中,竟然没有出现恐慌区。我们都知道,学习过程有三个状态,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如果说阅读和创作分别是舒适区和学习区,那么产品就是恐慌区了。通常来说,以上三个区间的过渡需要不断将前面所学内容高频回顾,稳扎稳打,拉长直径缓慢渗入。而我之所以没有恐惧区的原因倒不是前面学的有多扎实,而是心里对于产品板块是期待,是迎接,是满心的欢喜,尽管我是个小白。
在产品板块,实践不多,但是收获不少,收获的更多是心法,对我而言,已经超预期了,每一篇都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节课,开篇就是经典。产品经理四重奏:使命,升级,悟道,造物。使命决定你的心理能量,决定你能坚持多久。使命这个词有点大,你可以用“初心”来代替。每个人做一件事总得有点初心吧,这也是探寻需求的依据;升级就是梳理自己的核心优势,盘点自己的知识结构,尽量拓宽自己的护城河,持续积累等待那个技术爆炸的机会。做到这两步已经领先很多人了。小冰老师的悟道是: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遥远的救世主》是小冰老师的创作指南,里面讲的就是强势文化。可能几年前我对强势文化并没有什么感知,而如今随着阅历的丰富,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造物就是造产品了,选题要垂直,可以“小而美”,走到无人区,寻求差异化,比如结合自身行业就是很好的突破。内容要丰富有料。造产品还有一个心法:极致的简洁来源于隐藏的精密。这里其实体现的是用户思维:极致的简节给用户,隐藏的精密留给自己。毕竟做一件事情有海量的细节。
之后听书稿,拆书稿,主题书单的学习,让我明白,这三种产品都需要使用自然语言,需要前倾45度表达。拆书稿的学习,让我明白如何拆书以及被拆的部分如何取一个具有新媒体视角的标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是拆书的心法。学姐学长的产品经历分享中,让我明白造产品过程中,初心,调研少不了,链接同侪很关键,课程设计要丰富。同时,打破了认知,有了分销概念,有个打造主题书单的想法,主打方向育儿品类,选品要垂直再细分。因为小冰老师“读书会”的那节课,”明白了什么叫借力打力。同时领悟到:读书会最好的方式是线上联合线下,线下打通区域,以线下读书会引流到线上课程,实现指数级增长。同时,小冰老师对柔与韧读书会以及同行读书会的剖析,让我明白读书会需要自己的slogan,口号,精神。
虽然目前没有自己组织读书会的想法,并不代表以后不会有,而这些就是最好的指南。
最后说说30天读书变现营中的表现和感受,毕竟这是一个社群,不是简单的获取知识,里面应该有很多的故事。在这次学习当中,我做的好的地方是学会了坚持,再忙也要坚持打卡。优点也仅仅如此。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链接方面,例如同侪的链接,班委的链接。
可能优卡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都不一样。其实,只要用心投入时间和精力,结果都不会太差。当然,如果你想比别人好很多,一开始就要有一定的想法和规划,需要比别人付出很多很多。对于小白的我来讲,我并没有把优卡看得很重。所以,当自己连续拿了两次优卡而后面很少有优卡的时候,当很多同侪开始连续获得优卡的时候,我并没有找班委。我当时确实有在想,问题出现在现在了哪里。然后我自己去默默看优卡去学习,到了最难的产品板块我反而迎难而上,开始写逐字稿,后面反而越学越轻松。我想说的是,在这30天的学习里面,我有在努力学习也有真进步,只不过成绩是“良好”,而不是“优秀”。我没有很在意这个结果,但是我也在摸索原因,后来才明白班委们愿意看到的作业是:有思考有实践有特色的,而不是仅仅罗列笔记,笔记罗列再全,哪怕是逐字稿,只能说明认真去学习了,并不能检验学得怎么样。如此,我才发现原来症结在于忽略了“用户思维”。
没有和班委进行深度链接,确实是有些遗憾,多走了些弯路。不过,这里也确实感谢我们的班委,每天不厌其烦催着我们晚上12点之前打卡;每天忙里偷闲,认真负责点评我们每个人的作业,用心写下评语;每天下午1点准时分享优卡并点评;不定期组织有意义的分享活动,有什么问题时都是有问必答非常友好;感谢我们的同侪,让学习的路上不孤单。我们都是一群爱好阅读的人,未来我们是可能是好伙伴好搭档,尽管终点不同,但是出发点基本一致。是你们让我切身感受到:同侪是不可堕落的底线。对标优秀同侪,想要退步都难。感谢白白大管家,每天指引把控着当天的方向。尤其感谢小冰老师,是你开源了自己所有的经验和算法,让我们收获满满。当然,学到的东西可能眼下变不了现,但是让未来的变现之路有迹可循。起点在于:学会一件事情~知道怎么学会~不再忘记。对于一道题目我们可能不知道怎么会的,但是对于怎么用苹果阅读法阅读,我们肯定知道。学会了之后,同样的方法读第二本,第三本…,随着有质量的量产,坚持下去,最终产生质变。由此,初始阶段写精度文章,书评;进阶阶段写听书稿,书单课,拆书稿;积累到足够的时候创办读书会,都变得有迹可循了。再次感谢小冰,因为你,让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读书的种子,也种下了一颗变现的种子。未来可期,让我们相逢在高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