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我在颍上参加了由省教科院主办的“初中语文信息环境下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的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6949/e36028e4a38a7814.jpg)
上午观摩了《西游记》、《经典常谈》、《艾青诗选》的三节导读推动课。
三节课紧扣本次活动的主题,信息环境下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与以往见过的名著阅读课相比,显得更新颍别致,对学生素养的形成显然更有促进作用。
三节课的共同特点或可取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认清形势与时进
整本书的阅读已进22版新课标,无论个人怎么认为,我们当代语文必须与时俱进,必须责无旁贷地把引导学生读好整本书,作为我们的职责与义务。
拒绝是与课标与时代对抗,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只有顺应,只有积极配合,精心设计。
二、用力精心引读书
读书尤其是读整本的书,单凭兴趣是少年学生难以完成的任务。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1.精心准备、精心陪伴
学生读书,除了自身的兴趣爱好习惯外,要更多的学生真正开始阅读,教师必须做好精心的准备: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6949/0b3a09012ef26eca.jpg)
①教师必须先读
学生的读要教师先读,教师不读,如何有针对性引导学生真读。
②教师要组织学生读书
A.让学生准备好书
B.成立读书组织
读书需要带动,最好的陪伴者是同学,最好的带动者是身边人。因此成立读书小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③教师要提前设计相关引读课,引导学生或促进学生阅读
A.导读课,导兴趣,给方法
B.批读课,引读书,动笔墨
C.推读课,促过程,督真读
D.展读课,展成果,评读效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6949/1696c4549f5e6fae.jpg)
2.精心陪伴,用力引导
教师想要学生真读,光有课堂引导,课余时间不管不顾显然是不够。
精心陪伴,用力引导。
像洛阳50中的刘老师一样,在假期里就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组织起来,线上线下均可以,每日督促、提醒、激励。
三、巧妙设计视野要阔
无论是导读课,批读课、推读课还是展读课,教师的设计要精心要用力,视野要开阔。
如颍上学习到的第一节《西游记》的导读课,老师以“西游记中的神秘数字”为突破口。以数字导读,让语文与数学相结合。
第二节《经典常谈》的导读课,教师精心设计,把《经典常谈》这本看似深奥的学术著作的导读,设计成三个学生努力可行的任务,泛读理脉络,精读研《周易三》,仿读写导读单。
第三节《艾青诗选》的推读课。打破语文和美术两个学科的界限。以“画者的行吟”为主题,选择三首有代表诗作为阅读任务,推动这部诗集的阅读。
这三节课不是完美的,但老师的精心和用力却是非常明显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6949/823da24066fe34b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