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89699/c1492251d4e6a9fb.jpg)
闲言咸鱼
鱼者,可跃阔海,可跳龙门;可年年有,可岁岁见,实乃大吉大利之居家必备、出外必带、馈赠亲友之尚礼佳品。然,此为活鱼之解。鱼,有鲤鱼、草鱼、鲫鱼等品种之分,还有活鱼和死鱼之别。活鱼者,吉品即鲜即食。死鱼者,则人弃人厌人恶之肮脏浊物也。当然,吃鱼便要将鱼付之砧板宰杀,此时之鱼任人宰割,切块、或片、或条、或丁,完全任由主刀者心情。当然,其作法又要任将动嘴者食之者的心情,像生食,比如三文鱼。或煎、炸、烹、炸、炖、煮、涮,只为满足你我他(她)的舌尖上三秒钟的享受而已。北宋文豪曾诗讽此饕餮之享: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
然,对于吃货者,世上唯有色、香、味、形、意皆佳者方能有资格进行到第三步----舌尖,当舌尖上绽放出或糯、或甜、或香、或鲜等滋味时方是为人的至极至醇享受。
本人自知见识浅薄,以为这便是鱼的尽全作法,及至昨天如约至友师家小宴,忽见其院钢丝绳上不见晾晒衣物却独独吊了一列切成半扇的各型各色的盐水鱼排,呜呼哀哉,其状之惨,其情可哀,当下以为今生将见其面不忍再食其肉也。师却言,世人皆好金玉其外,却不知内在风味才是真正的食之趣。尊师重道向为中华之传统美德,我们应将其传承且发扬光大,如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强烈的悯世之心又令学生心忧,鱼之惨,又何尝不是人之惨?今天尔杀我,明天汝又将何存?咸鱼入口,食者称鲜,对鱼而言也算是休成正果,得道成仙了!然而,这般境界又是非佛家弟子所能领悟的。
罢罢罢!不提六道轮回,不妄言素食护生,单单其身被一劈分二已令学生骇然惶恐至极,忽感背后受力,迫身前倾,一丝海之息、缕缕潮之气借由鼻颚直抵肺腑,继而渗入浑身每个细胞,其咸滋海味令人津液四溢,耳边恍闻波涛阵阵潮音袅袅,其音堪比天籁,荡涤寰宇;螺号滴滴,稚嫩雏音唤起童时无敌。一时,竟不知是鱼游水面戏学子,亦或是学子化身咸鱼来晒衣。直至海水打湿脚面,方知涎水湿及新衣羞对师。
师言:咸鱼之初为沿海渔家所创,海上飘泊无所依终日打鱼为活命,为能长久保存这口粮便发明将其加工晒干,经霜侵露凌而质味不改,且做成菜肴味道奇美,营养绝佳,从而流传至今,且花样翻新。想来,由古至今吾等享用之便有多之又多为劳动大众发明所得,威武我华夏智慧!
咸鱼,古称鲍鱼,且因其衍生一成语:鲍鱼之肆。肆,店铺;鲍鱼:即渍鱼,有腥臭。卖渍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引喻小人集聚的地方。然咸鱼并未因此喻而受冷落,反倒因日常引喻而招惹甚多粉丝品滋咂味大快朵颐。
林子祥唱道,“分分钟需要,咸鱼白菜好味道”。可知,咸鱼与白菜为家常所需,其由此可见亲民性。
五月天也唱咸鱼: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两样。随后,阿信则唱道:咸鱼就算翻身还是只咸鱼输也输得诚恳,至少到最后我还有咸鱼不腐烂的自尊。
可见,虽为咸鱼,在不同人眼里却有不同之妙。
汪曾祺先生在《四方食事》一书中写了九种鱼,鱼因生长特点迥异而做法不一,读其文字,恍若红烧鳝鱼、松鼠鳜鱼已摆上桌,令人口舌生津。
鲜鱼可变咸鱼,咸鱼作成死鱼,死鱼曾是鲜鱼,鲜鱼亦会死鱼。鱼,可鲜亦可咸,切莫非鲜不咸成了死鱼。
咸鱼之鲜,其味之美,非拙笔之力所能及也。本着尤物非独享之美德,今特简之略写与众分享,望得遇同道一二,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