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因为伯父在电影院工作,所以我比别的孩子看电影的机会就多些。因为那个时候能搞到电影票,是一件很有能耐的事。爸爸喜欢带我们看电影,看得最多的是战争片,如《上甘岭》《地雷战》《地道战》……
一般孩子都是喜欢看打仗的电影,我也不例外。一说晚上要看电影都能让我欢呼雀跃,高兴地蹦的头快要顶到天花板。
看战争片让我喜爱又害怕,我既喜欢看解放军战士奋勇杀敌的画面,但又受不了革命战士被敌人抓走时,被他们严刑拷打时的场面。听到那皮鞭一阵阵啪啪啪的抽打声,我害怕地拼命捂住耳朵,心脏就如战鼓一样捶的咚咚响,转过身,把脸趴在凳子上,不停地问爸爸,“那镜头过去了没有?”而且那时看电影,电影放映不久,对那些刚出场时,“不清晰”的角色,比如叛徒,一开始他们看不出坏人,但我又很想知道结果,很喜欢问爸爸,“这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有时那复杂的角色真的一下子让爸爸难以回答我,只是跟我说“安静,安静看电影……”在我幼小的心里,我觉得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怎么可以好的会变坏了呢?在我的心中要么就是好人要么就是坏人,非黑即白,没有中间过渡,坏人就是坏,是出生下来就是坏,我对叛徒真的是恨的牙齿咬得格格地响。那时我很幼稚根本不懂人性的复杂性。
从小那么喜欢看电影,也就不难理解我现在为什么那么喜欢带孩子看电影。而从小的看电影让我有了强烈的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个性。我甚至觉得如果现在是战争年代,我就是那种随时能听从祖国召唤,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为了朋友亲人可以两肋插刀的侠义之士。
所以我性格当中就最看不得那些“娘娘腔”“娘炮”,而且软骨头的男人,如看到电视上出来那些“娘炮”的,我会指着那画面跟孩子说,“如果你是那样的人,信不信,你妈一巴掌会把你啪到墙上去?”我真的不是说说的,我定会是拍桌子吹胡子瞪眼睛了。我想当年那些电影所要表达的精神,早已深深扎根在我的脑海里植入心中。我有时看了一部电影或一本书精彩之处,会对孩子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在他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在孩子成长中我一直很尊重他,比如要参加什么活动,比如说旅行的目的地,都是由他来决定的。从小到大,我是个很能听孩子话的妈妈。但恰恰2018年8月的北京之行是我来决定的。如果说2017年7月我们西藏之行是心灵的洗礼,那么北京之行就是精神的升华。北京之行我把两件宝贝带过去,一件是《道德经妙解》一件是一条红领巾……我认为一个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必须得上一趟北京,爬爬长城当一回好汉;到圆明园遗址看看,铭记历史不能忘记耻辱;到中国博物馆走走,感受人类文明的灿烂辉煌……
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上看到这段话时,引发我作为母亲的一种自豪感,他写道:教育孩子是公民应做的工作,是对祖国应尽的义务。怀抱婴儿的母亲,牵着孩子手的父亲,他们跟值勤的边防战士一样也在为祖国服务。你将创造未来,你也将保卫它,你将使自己的祖国更加伟大。母亲,这是国家最重要的公仆。千百万家庭,这是给常青树供应养分的千百万纤细的根须,而这棵常青树的名字就叫祖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