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在别人看来乡村教育是落后的,因为这里没有教学能手、没有像样的艺术课程、更没有拿的出手的亮点去招生。但这里却是在实实在在的进步,每一步都看似不可能,却依旧在傻傻地前行,为学生尽一份心、为教育出一份力,这是我们作为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在每个人的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与其看这是一次教学任务,年复一年重复着单调的说教,不如另辟蹊径为全体师生及家长奉送一回最难忘的德育体验。
乡村学校因为自身发展与家长认知有限,策划不了大型活动,只能在学校常规活动下功夫。以德育人,以玩助教。每一次活动,都能令人深刻,学生的表现力,是我们注重培养的方向;老师的感染力,杜绝冷峻面孔,更有温和向善的力量。
这天中午,家长们从各自家中出发,带着对孩子的关切如约而至,三三两两的摩托车、三轮车停放在学校门口。这场维持三个多小时的教育盛会就此拉开序幕。
环节1:包饺子
安全工作应该是每所学校的底线,而学生的饮食卫生,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更为重中之重。为了让与会家长见证餐食制作的流程,我校组织部分家长参与到包饺子的行列。
饺子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因为其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我校希望通过老师与家长共同包饺子的形式,消除平时双方在学生教育方面形成的偏差。关于孩子,做父母的会有更多话语权;但关于育人,没有哪位家长比老师更有权威。
环节2:同上一堂课
之前,我校教师会议集中讨论,如何上好这堂课,既有教育的意义,又要与众不同。最后决定选取互加计划一些有代表性的课程:低年级上韵律舞蹈,高年级上山里红美术。
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不想用过多的辞藻去形容这种美好,只想把一张张未曾修饰的脸庞定格,只想把一个个优雅专注的神态捕捉。当他们双手拥抱时,这便是我们对家长最好的交待。
我翻看着昨天美术课的照片,我要把他们最好的状态呈现。这是这学期新加入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一些难度,所以由擅长绘画的白校长助阵。实物展示的时候,吸引过来的目光,便是生活化的审美。不管是若有所思、还是洋洋得意,或者参考一下同桌的画法,这都是兴趣使然。
环节3:孩子在哪儿
“孩子在哪儿”这个活动,是我校特意加入的环节,目的在于考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默契度。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与家人聚少离多,希望能有这样的机会让父母多一点时间去了解孩子,他们真的很棒,在学校如此努力,只为让他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看到。
在活动开始后,有一部分家长摸错了孩子的手略显尴尬。尽管这个活动会有一些技巧,但不可否定的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活动,家长们还会不会去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抚摸孩子,给予不断进步的他们一些肯定。就像父母的爱,有时候会停留在单方面付出,却不曾去思考孩子真正想要什么。
环节4:拔河比赛
比赛中各队参赛队员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奋力争先,充分展示了我校教职工与家长的风采;啦啦队队员在旁边呐喊助威,呼叫声、助威声震耳欲聋。现场激烈的比赛将整个活动推到了高潮!比赛还吸引了很多家长们前来观看。
通过此次拔河比赛,提高了教职工与家长合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尤其是在胜负难分的时刻,大家毫不退却,咬紧牙关,坚持到底。赛场上的队员个个斗志昂扬,用他们的汗水、顽强的毅力与拼搏的精神让每一个人感动!
环节5:趣味绑腿游戏
这个游戏过程趣味十足,十人一组时,左右不齐、拥挤;五人一组时,相互推拉;两人一组时,默契的飞奔,急躁的提跑,有的家长甚至直接放弃。通过多人绑腿的方式,使家长与学生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同时锻炼他们的协调配合、团结互助的能力。
环节6:击鼓传花
把全体学生与家长围成一个大圆圈,人们在击鼓声中传递花,鼓声停止时,花传到谁手上,谁就要受“惩罚”。其本意描述的是人们传递花的喜悦,鼓声越密,这种传递的喜悦感越强,而最终的“处罚”也越迷人。
环节7:开学典礼
这个小小的仪式还是要有的,每个班级评选出三个优秀奖:期末成绩最优、寒假作业最优、打卡反馈最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加了小打卡评选,这是彩虹花晨读发起的每日阅读活动。通过表彰优秀,以此让家长的重视,督促学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多多参与。
我校认为衡量一个学生优劣,成绩不是唯一标准,要德才皆备。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德、然后才是智,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原来老套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当今社会淘汰,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
环节8:吃饺子
通过老师与家长们共同的心血,缔造出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父母的爱在此时暴露无疑,最好吃一碗饭当然是给孩子。老师与家长共同维系着孩子,他们知道自己吃的就有可能是老师包的。
对孩子而言,他们此时是幸福的,有一些孩子周末回家都吃不上热饭,一年聚少离多,就算再远也想回家,一起吃一顿饭,一起回忆家的味道。放学后,很多学生都回去了,只剩一位学生还在,因为他父亲实在是路远来不了,当他说“全校就我一个了”时,我能看出他心中的无奈。
白校长说:要是天天这样热热闹闹该有多好!是啊,如果每个家庭都是美满的,如果每个孩子都是聪慧的,如果每个家长都能多来学校几次,那该有多好啊!
我想,给乡村小学打个广告,这里收集着明日的希望。留守儿童不回家的时候,这里便是他们的家。他们在这里笑过,在这里哭过,在这里度过了六年青春。我们在这里教书,也在这里育人。乡村这片土地上,不该缺少“绿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