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概念,不知道还好,知道了以后,人生观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父母资格证就是这样的概念。
从事某种职业,应具备某种条件或身份证明。如法律职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心理咨询师资格、精算师资格......
但身为父母呢?除了得知怀孕才恶补的母婴知识以外,我们还刻意学习过什么?即使新配置一台电脑,还要好好研究下如何操作,养育自己孩子这样一件大事,难道不应该掌握一些必备知识吗?如果举办“父母资格考试”,有多少父母可以顺利通过?
01
这不是杞人忧天,魔都幼升小已经迈出了对家长资格考察的一小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2931/24b84270c9df9cd8.png)
这些公考或者人力资源招新试卷中的图形推理,居然就出现在家长考题中。这还没完,家长测试完毕,还要再探探日常监护人的底。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2931/2f00e0c82a67060e.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982931/5d6fa04421bb4ff6.png)
这样就可以了吗?图样图森破!还有二面,要考察家长身材咋样,长相磕碜不磕碜。
虽然这件事最终被上海市教委叫停,但还是把家长们吓出一身冷汗。其实想想,人家校方有道理啊:民办学校、卖方市场、资源稀缺、我说了算。
为了能招到优质生源,我考察下家长智商,家长智商高,孩子概率上会比较聪明;爷爷奶奶文化程度,决定了他们平时都是怎样带娃;父母身材长相,反应家长是否自律以及精神风貌......
这是毫无根据的推测?抱歉,我是招生单位,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真正的老板永远是稀缺资源的拥有者。
仅仅靠天赋人权成为家长,你还想和掌握稀缺资源的人谈条件,凭什么?
02
今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采访中非常有见识和勇气地说出了一个事实:教育资源正逐渐向高阶层集中。避开此事实不谈,他的另外一句话却很少被媒体关注:
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给我营造了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学习习惯、性格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
日本儿童早期教育鼻祖木村久一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
关于孩童教育,后天性的因素应该比先天性的因素重要,也就是说,环境和教育的功能大于遗传和天赋。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先争做这样的人。
你玩王者荣耀,却让孩子去做数学题;你打麻将,却让孩子练钢琴;你学习成绩一般,却希望孩子考试名列前茅;你无法完成的梦想,却希望孩子帮你实现。
你都不是多牛逼的人,却希望孩子足够优秀,凭什么?
03
熊轩昂18岁就明白了我现在才明白的道理,我还好意思继续装鸵鸟,不认清一些残酷的事实吗?
小学,假期结束,同学们围成一圈吹牛皮。我讲了海洋馆里海豚多可爱,另一个同学讲他体验了一种露天桑拿,先在很热的小木屋里蒸,然后跳到户外冰天雪地的冷水湖里,游两圈再上来继续蒸。
我当时不相信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事,所以印象深刻。现在回想起来,他说的应该是芬兰浴。这家伙现在是外交官,常年在各国游荡。
初中,我还在welcome、here you are的学英语时,一位同学已经背完了新概念第3册。午休没事,就在黑板上随性默写一版。后来,这个同学去了北外。
米粒妈,北京土著,学生时代在海淀读初中。那时她的同桌,小学已背下来一本牛津大辞典,还能背诵十几本英文名著,平时跟外教对答如流,谈笑风生。
她后面的男生,早就自学完初高中数学,自习课没事就做做大学数学爱好者的《吉米多维奇》。
她班语文课代表,熟读四大名著、四书五经和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古书,无聊时喜欢把古文翻译成英文,再把英文翻译成古文,并对比两种语言的共通之处。
问题是,这些家伙都不是被逼的,是真心热爱自己做的事情。智商高、早熟、有见识,还谦虚。
后来呢,这些人大部分毕业于北大清华、常青藤、牛津剑桥,现在有上市公司老板,有美国大学终身教授,有华尔街金融精英......
如果你的孩子不幸和这些人成为同学,你想让她继续保持身心健康,不怀疑自己、怀疑人生,凭什么?
04
这些小朋友都是天才儿童吗?我可不信没有人引导,天性爱疯爱玩的孩子会变成这么优秀的样子。
孩子的生与死、善与恶、成才与否,最终责任都在父母。
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教育精英。在标准化的应试教育里,学习成绩只是一个缩影,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这些孩子的父母,为孩子创造了多么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他们又付出了多少心血。
我们口口声声说不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TA能学成什么样就什么样,没必要买学区房,没必要非挤进重点初中、高中,是个学习的料,在哪里都能成才……
实际上有多大程度,这些想法是对自己懒惰的妥协,对教育方法的漠视,对孩子成长陪伴的缺失?
凭什么认为应试教育中获得成功,身心就一定不健康?有这样的认知,是父母没见过野蛮的身体与文明的大脑同时存在的人。
05
我很担心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在漫长的学生时代,给我的果冻足够支持。
还好一切都可以学习。我还有时间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类型的父母,以及采取什么行动去实现这一目标。
果冻可不是我的私有财产,她有独立的人格,她的人生不应由我来设计。我的责任,只是想方设法为她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引导她找到兴趣、特长、人生目标。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世界是不公平的,每个父母资格的及格线、甚至起跑线都并不相同,惟有尽精进不已,加速成长,才能最终进化成优质父母,成为女儿心目中的英雄。
尽力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