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长的自我修炼教育婚姻育儿
孩子最终长成什么样取决于你提供了什么

孩子最终长成什么样取决于你提供了什么

作者: 莺时语 | 来源:发表于2017-03-09 07:55 被阅读524次

    1

    前天早上刷新闻看到这样一条:林妙可通过中国音乐学院美声二试:林妙可进音乐学院三试。名单中林妙可赫然在列,也就是说她将参加中国音乐学院美声三试。林妙可高中就读的正是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如今入选三试,可谓颇有胜算。

    其实网友的吐槽也罢,对其家长的指责也好,对人品和实力的质疑,对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小姑娘的怜悯等等,这些都不是那么重要。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内力中都蕴含着一种自发自觉的本能,就像一株草,它就要长高长大,就像一朵花,它就是有打苞绽放的那一天。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段时间的营养不良,日晒雨淋,甚至由于外力的原因长歪了长残了,但只要大环境是好的,根没有被损坏,一切伤害与缺陷都可以被修复,重焕生机与活力。

    孩子身上,就有这样一种天生的趋光性,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也会被一些不好的事物引诱。他最终长成什么样,取决于这所有因素的对抗与磨合,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碰撞后遗留下的思考,以及不同力度的影响之间在孩子心里针锋相对互相消解之后幸存的那一股力量。

    因此短期内的挫败,与短期内的成长一样,都不足以严重到影响一生。生命在不同力量之间达到的平衡才是成长最稳固的模样。那么林妙可的未来,不一定就很差,只要她面对的教育环境和自身足够好。

    2

    我有个好朋友,原生家庭并不太好,爸爸酗酒,父母长期吵架,哥哥是个捣乱的孩子,亲戚之间的关系也没那么融洽。

    从小她目睹了父母吵架时邻居们都在围观的场景,也经历过被酗酒的父亲拿着棍子赶出家门的绝望。

    最庆幸的,是她有个好妈妈。就算刚和爸爸吵完架,妈妈也会兴冲冲去厨房给他们做些好吃的食物,会炸漂亮的花式小点心,开开心心地端给他们。闲暇时妈妈就去带他们赶集,日子贫穷不敢买什么,妈妈就很快乐地和他们去看漂亮的衣服发饰,看从城里兴起来的棉花糖,告诉他们以后长大了工作了,这些都可以买到,还能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她的妈妈很喜欢新鲜玩意,谁家有好看的鞋样子,或者做鞋垫的新模板,她都会忍不住去看看。尽管别人有时候并不那么热情,她还是能偷师一些好花样,回来给他们做漂亮的鞋子和鞋垫。

    她说有时候想到妈妈看到那些好东西时那样快乐的眼神,她的心里充满了伤感,觉得妈妈完全可以配得上这一切。可是慢慢的,她发现妈妈根本就没有伤感,妈妈真的是为看到这些美好的东西而欣喜,这份欣于所遇的乐观长久地给了她内心的滋养。

    妈妈快乐的状态把那些痛苦的回忆抵消了一部分,让她学会了坚强;妈妈喜欢新鲜事物,她也深受影响,她喜欢的是书里的新鲜事,大量的读书让她理解了爸爸事业上不受重用后的窘迫无奈,理解了这些事物存在的原因她便少了一份抱怨。

    她觉知到在自己身上那些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因为她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那些不好的影响反倒成为一种警醒,成为一股强大的反冲力,促使她往好的路上迈进。后来的她,让自己变得平和宽容而富有能量,学业、事业、家庭都是顺心如意。

    而大部分类似家庭的孩子却没有那么幸运,由于没有得到足够正面的力量,没有足够的爱与支持,出现悲观敏感甚至心理障碍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在孩子的一生中,父母应当给孩子提供更多正面的力量和品格,比如乐观,自信,善良,坚强,自律,兴趣等等,才能抵消他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不顺,让他在平淡庸常的日子里有滋有味地生活。否则只能凭借孩子自身的修复功能,那将是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

    3

    我也见过有的爸爸妈妈,好像很爱自己的孩子。孩子错一个题目要反复追究强调,直到确保孩子把知识点牢牢记住。但孩子的学习却依然不好,家长越用心,孩子越倦怠,家长越是谨小慎微,孩子越是不屑一顾。家长心急如焚,苦恼不堪。

    明明给孩子提供了好学校,好老师,提供了花样繁多的知识和大量的书,为什么孩子还不上进呢?

    其实根本原因,也许来自家长那份不够智慧的状态。有的家长提供给孩子学区房的同时,把自己的焦虑急躁也全部给了孩子;提供给孩子好老师,却没提供给孩子随时学习的好习惯;提供给孩子丰富的知识,却没有提供给孩子学习的快乐和方法;提供给孩子大量的书,同时又提供给了孩子阅读的功利心和目的性。这样下去,孩子既无法专注做事,又只想看到结果,怎么可能好?

    很多教育家都提倡要教给孩子一生受用的东西,而很多人却依然把太多的力量用于立竿见影的塑造,忽视了缓慢而有效的滋养过程。你等不及,就别怪孩子不如意。

    我们提供给孩子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携带着我们当时的心理、精神、给予的方式,原封不动地提供给了孩子,并且发挥着比这样东西本身更大的影响。

    我们想要孩子快速成长而提供了不切实际的任务,就别怪孩子浮躁;我们为了优异地成绩而逼迫孩子学习,就别怪他只要结果不注重过程;我们只想他顺利轻松不想让他克服困难,就别怪孩子推卸责任不肯付出。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有的家长看上去并不太懂教育,但孩子成长很好,而有的家长什么教育理论都懂,却依然教不出好孩子。重要的不是教了什么,而是教的时候,我们的全部人格,我们的全部价值观,我们的全部精神气场,都毫无过滤地传递给了孩子,被他直接吸收。而这其中,那些乐观、民主、更懂爱、自身不断成长的家长,面对孩子时无疑会更轻松,孩子的成长也会更愉快。

    4

    有段时间,经常看到网上流传“放手是最好的教育”之类的话。也许是基于家长们在教育中那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与其如此不如放手,而我却觉得,会“放手”意味着家长顺从孩子成长规律的轻松心态,不焦虑才是最好的教育。在不焦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吸收养分。

    《朗读者》中麦家在致信儿子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就是回家……让书带你回家,让书安你的心,让书去练你的翅膀,这也许就是战术。

    的确,书是最容易长久滋养孩子心灵的一道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就会变得厚重,人也会变得冲和,不偏颇不逾矩,说白了就是三观正。而三观不正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内心匮乏贫瘠才容易被误导所致。

    我们在孩子幼年时为他扎根,沉淀到深深的内心,他才有可能长成为一棵有生命力的树,未来他才有可能长出自己的姿态,身在高山就长得潇洒,身在低谷就长得挺拔。

    而没有足够根基的孩子,就像一片叶子,没有自我判断和主见,一阵风就足以升天,一场雨就碾落成尘。

    孩子天生都有一种成长的力量,我们给予他最本质和最持久的品格和心灵影响越多,他的根就扎得越深。我们多给他提供一些良好的品格与素养,比如真诚,勤奋,创新,善良,感恩,合作,责任,他们的能量就会在这其中被无限扩大;多让他接触大自然,在万物生长中让他开阔心灵;多让他接触书籍,在历史与时间里让他不断吸收各种营养。

    而我们永远不要成为那个牵绊孩子的力量,不要成为激发他负面情绪的力量,尽可能多地给他提供一些美好的感受和事物。给他多一点滋养,他未来起飞时才会更平稳而有掌控力。

    感谢您的阅读,不求赞赏,如果喜欢请点赞或关注,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石头聊家庭教育:真流畅的一篇文章。写的真好:我们提供给孩子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携带着我们当时的心理、精神、给予的方式,原封不动地提供给了孩子,并且发挥着比这样东西本身更大的影响。
        莺时语:@石头聊家庭教育 是的,谢谢来访。
      • 3f6b8bb0996a:写得真好,我从自身20多岁的成年的心理来品读这篇文章,孩子从出生到成年期间,父母对他们的引导是潜移默化并且是至关重要的!是滋养他们还是毁灭他们全在于我们自己的人格力量和品性修养!
        莺时语:@枫国鬼火 您说的很好!给孩子一种内心的觉醒力量,即使他们遇到不顺,也可以修复和坚强地挺过来。

      本文标题:孩子最终长成什么样取决于你提供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tw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