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龙应台《目送》
1.
离别是每一个人必须的经历,有的人离别时泪流满面,难分难舍;有的人微微一笑,说声:“再见,珍重。”
龙应台的《目送》中,写父亲的逝世,母亲的渐老渐忘,与儿子的分别,写与兄弟长大后各自的生活,与朋友的聚散离合。她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人生的一次又一次离别。正如她在序文中所说“整本书,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2.
在我们的一生中,可能与父母分别的次数是最多的。或是送我们离开家,亦或是我们送别父母。每一次离别,我们留给对方的都只是背影。更多时候,是我们留给父母的背影。
我不记得多少次离开家,妈妈总会在看着我走,直到再也看不见我的背影。我不敢回头,因为害怕看到彼此的眼泪。爸爸会送我到车站,等待车离开后,他才慢慢地位转身离开。
在这我这二十多年里,不知道分别了多少次。小时候父母送我去上学,那是第一次与父母的分别,我总会留着泪看着他们离开,而他们头也不会的走了,因为他们要让我自己成长。长大后便是他们看着我远走他乡,我们越走越远,而他们却越来越老了。我渐渐的开始害怕分别,因为留在他们身边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3.
人生中与至亲生死离别,目前为止是三次。第一次是外公的离世,我不记得那时候是几岁,只知道自己还很小,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不知道一个人死了,就再也见不到他了,而他留下的只有亲人的思念。那时候,我会傻傻的相信妈妈说的外公只是到了另一个地方,他会在那里看着我长大。
第二次是奶奶的离世,那一年我十八岁。正是高中学习最紧张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电话开头便是你奶奶走了,我当时脑子里还没反应过来,眼泪便流了下来。急匆匆的感到家里,见了奶奶盖棺前最后一面。那是第一次真切的感受死亡,一想到那个一直疼爱你的奶奶再也见不到了,心里就很难受。
第三次是爷爷的离世,那是在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前不久,爷爷一直希望我能考上大学,但他终究没有等到看我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我是亲眼看着爷爷走的,体会到了龙应台书里的那种无奈,明知他病了,他正在一步一步朝死亡走去,可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可能是离别最痛的地方。
4.
对于兄弟之情,龙应台在《共老》一篇中说:
所谓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择和承受。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兄弟姐妹,可能是一生中陪伴我们最长的人,小时候,我们一起玩耍,一起上学,一起淘气,一起挨爸妈打。那种兄弟情是:我可以欺负你,但别人不行,你若被欺负,我一定护着你。有些秘密,可能不会跟父母说,但会和兄弟一起分享。
可是,慢慢的长大后,却越走越远了,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很多事,也不会互相倾诉,都自己压在心里。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可能都不会主动地联系了。但兄弟情却一直血浓于水,对方要是有困难,一定会出现在他身边,竭尽全力的帮助他。这就是兄弟情吧。
⒌
离别是人生的常态,我们的一生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离别,但不会每一次离别我们都哭天喊地。不会总有人陪伴在我们身边,我们终将要学会自己生活。
像书中所说:“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当离别来的时候,我们学学会笑着说再见。不要害怕离别,暂时的离别只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永久的离别是为了开启新的生活。那些离去的人和事,就把他们放在脑海里,存在记忆中。
张爱玲也说:“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无论怎样,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日。”
所以,离别,不必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