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学习
《论语》学习第353天,15.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论语》学习第353天,15.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1-06-29 07:19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353天

    原文阅读:

    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讲解: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损害仁道的,却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道的。”

    启发思考: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句话激励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人。在面临家国危难时,在民族生死存亡时,无数仁人志士毫不犹豫地抛头颅、洒热血。

            对每个人来讲,生命都十分宝贵,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五四时代,许多年轻人被裴多菲的一首诗所感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把自由放在比生命的价值更优先的地位。

              对于孔子而言,仁是人生的最高理想,努力达到仁的境界,人生才有价值。仁是君子在任何时候,即使危难之际,也不能违背的。生死关头,君子面对选择时,一定会临难勿苟免,临财勿苟得。无论是生命还是财利,在仁字面前都是第二义,为了理想、原则都会舍弃。当生命和道德两者不可兼得时,为了实现道德理想,舍掉性命也在所不顾,为了求仁,可以慷慨赴死。

              孔子提倡和推行的“仁道”,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有着最广博的博爱精神和入世情怀。儒家肯定了生命价值,也肯定了道德价值,并认为道德价值高于生命价值,在二者发生矛盾时,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而几千年的历史也见证了,每当中华民族陷入分裂或遭遇外敌入侵的时期,仁更是光耀天穹、照亮神州。

              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程颢的“学者先须识仁”;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于谦的“粉骨碎身全不怕,只留得清白在人间”;从岳飞的《满江红》到文天祥的《正气歌》,以及百年来为了新中国到来而牺牲的无数先烈。历史上多少志士仁人历经磨难、痴心不改,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弘扬着以仁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是仁的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绵远流长。

            “杀身成仁”这种提倡自我牺牲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上,尽管这一道德观念虽然有时候也为统治者所利用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是志士仁人、民族英雄在这种道德精神的鼓舞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献出宝贵生命,永远为人民所怀念。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说:“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这个评价是公允的。

            儒家强调人的精神需要超过物质需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反对苟且偷生,崇高的道德就是人的最高精神境界。这种对道德修养实践的重视今天依然有普遍意义,我们今天依然应当感恩孔子,感恩和传承孔子之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习第353天,15.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rh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