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她寂寞地望着窗外。有什么可数的?外头只有一个荒芜凄凉的院子,二十英尺外就是隔壁楼那堵沉闷的侧墙。一株很老很老的常春藤,盘根错节,近乎枯萎,爬满了半堵墙。深秋凛冽的寒风将藤上的叶子吹得七零八落,只剩下光秃秃的藤蔓绝望地趴在斑驳的墙砖上。
在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对于琼西患病之后的绝望,欧·亨利这样描写到。
凋零的叶子象征着琼西的生命力,而凛冽的寒风象征着令琼西倒下的肺炎,寒风吹落了叶子,肺炎也击垮了琼西,当琼西的朋友苏还在为费力为她奔波的时候,琼西就已经放弃了自己,眼巴巴地等着叶子全落下来,一点求生的欲望都没有。
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对琼西说过她无药可救,医生和苏都还在努力,琼西怎么就选择了放弃自己,把自己当做即将凋落的叶子呢?
因为面对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生存困境,在琼西的潜意识里,她先入为主地觉得自己的生命即将到头了,一点点努力都不想去做,就心安理得的放弃了,叶子,只不过是她放弃的一个借口而已。
而琼西之所以这么早就放弃,是因为她其实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无能为力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她没有足够的钱去支付医疗费,在小说的开头,欧·亨利就说了,她只是一个住在古老巷子里的穷画家,二是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孱弱,不足以来抵抗这来势汹汹的肺炎,琼西来自加利福尼亚,那里的西风把琼西吹得几乎没有血色。
金钱和身体,对抗疾病最重要的两个要素琼西都没有,于是她只好听天由命地选择了放弃。
02.
想想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不是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放弃。
生病之后,因为没有足够的医药费而放弃治疗;
非常喜欢一个城市,因为跟不上它的节奏而放弃留下;
工作中遇见一个千载难逢的好岗位,因为能力不足无法胜任而放弃机会。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但究其本质,都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所导致的。
曾经在网络上还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女孩微微在上海做着一份文案工作,不说丰衣足食,但也衣食无忧,可惜安稳的日子过了没多久,微微公司倒闭了,在找了一段时间工作不顺心之后,微微决定利用自己手上的资源做自由撰稿人,顺便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微微发现是自己太天真了,原来她的文案写得并不吃香,以前一直都是公司在给她做背书,原来做个人品牌,不是写写文章就能行的,运营设计,甚至是视频,都得会。
但,能力不足,就意味着只有“放弃”这一个选项了吗?
答案当然是不。
自己没有医药费,可以找亲朋好友去借,再不济,还能够去向社会求助;
无法留在喜欢的城市,暂时离开也没有关系,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去蛰伏去努力,等时间到了,再去试试看;
错过了好岗位,不要紧,至少知道了自己能力的缺陷,但也别继续待在原地了,要让自己跑起来,谁知道下次机会会再什么时候来呢。
后来痛定思痛的微微,买回了一摞比她个子还高的文案书籍,一本一本的研究,终于也做到了约稿70%以上一稿定音,写稿的间隙,微微又研究了视频和运营,个人账号的粉丝也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两份收入加起来远超她之前工作所得。
能力的极限,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而当你突破了这层界限,就会发现黯淡的人生其实也有无限的可能。
至于琼西,她如果想我有即是合伙人也是朋友的苏,即使未来不辜负她我也要好起来,等我病好了,在努力画画赚钱的同时也要好好锻炼身体,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物质基础和身体条件,才不会畏惧人生接下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困境,那她也不至于对当下的人生如此绝望。
03.
《最后一片叶子》的作者欧·亨利,他拿到的人生这副牌,可以说是稀烂。
十五岁被迫辍学,做过药剂师、厨子、保姆、牧羊人等等职业,从美国南部流落到西部农场,被警方追捕又逃亡到他国,三十六岁时,因为盗用公款而锒铛入狱,后来年仅四十八岁就因酗酒过度而早逝。
但除开人生最后阶段的放纵不谈,欧·亨利一直都在不停地弥补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从早年尝试各种不同的工作开始,到后来流落他国时自学西班牙语和德语,再到后来在狱中笔耕不辍地撰写短篇小说,直至成为与莫泊桑、契诃夫齐名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开始写小说之前的欧·亨利,他的境遇与琼西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虽然最终琼西也走了出来,但与欧·亨利的自我救赎不同,琼西依靠的是外力,不论是苏和贝尔曼,还是被她视作精神寄托的树叶,然而外力终究还是不如自身力量可靠,琼西接下来的人生想要过得顺畅,最主要的还是要锤炼自己的力量。
书籍《自控力》中说: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的痛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而我认为后者要比前者大千倍。的确如此,不过还应该再加上一种痛苦,就是我本可以,却因为某些能力的不足不可以,而要消减这种痛苦,除了不断向前进,别无他法。
文 / 桔小书
步履不停 | 认认真真读书,迷迷糊糊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