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名称:教学设计经理
部门:销售训练部
行业:数据通信
2019年4月,匆忙忙提交毕业论文来到实习营地。从北京西站下车到云泽山庄,公交17元,步行n久,等车半小时。辛苦却满怀期待与欣喜。
在训练营中遇到了第一个困惑,身份定位?服务员拿房卡给我开了门,房间里没有通电,放下行李箱就去楼下报道了。领导告诉我,你跟销售一起训练,不要暴露身份,深入了解之后的培训对象。这很符合我的初衷,低调行事,做暗夜中的鹰眼。然而很快,身份暴露,这件事本身其实并没有特别重要,我依然可以做一双眼睛,复杂之处是,加入了一众第三方的目光。因此我必须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能丢自己的脸,不能丢研究生们的脸,更不能丢领导的脸。而马上我就限于痛苦中,对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和想要达到的目的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深深的怀疑。更痛苦的是,我不太能分清自己的痛苦来源于惰性还是个性。深入了解服务对象是对的,但鸿沟永远存在,不可跨越,我把这当做一种客观规律,不可被证伪的那种。总而言之,我不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好销售,而现实是,领导想让你先成为一种人,再变回来另一种人,做这件事考验的是能力还是态度还是···分不清。又想到临走前,导师跟我说的,当身份地位不匹配时,不要试图辩驳,倾听和遵守是生存之道,这是现实之下极其正确的道理。
好吧,我自然不会承认产生痛苦的根源是惰性,于是沿着个性的路途思考下去…第一,没有办法把自己放在和其他人一样的位置:已有的积淀不一致,参加培训的目标也不一致。第二,由于第一条,没有办法不带情绪去对待每一个任务:rcna让我想要挑战,背诵三分钟介绍让我想要去死。第三,对于不太清晰和凌乱的安排,深恶痛绝。不能按时收到明确的时间安排表,每个安排不能按时开始和结束,通常是不能按时结束。于是身心劳累+复杂情绪,让我爆发,以及想要放弃,产生第二个困惑,还要继续留下来吗?
13日,西山素拓。爬山的过程很痛苦,见到队友的胳膊就拉住,顺利上山下山。还有一百米回到原点,心里释然,突然感觉前几天纠结的都不是事儿。至今仍觉自己对这个小小集体的感情有点让人难以置信。
14日,领导终于正式给了我一个底线,有了明确目标我应该感到高兴,但是···似乎有点晚。前期已经积累的情绪和困惑已经太复杂,一时间理不清。明白这一切的问题源于自己不轻易妥协,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4日晚,与朋友聊这件事,其实大概是自言自语的过程。最终发现,自己见识浅薄,要学习的太多,因此没有资格作。最终坚守初心,改变自己,放弃做作,决心以最佳态度完成训练,当然要辛苦自己,此外要在“教学设计”有所觉悟,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我成为一个合格培训人。
其实回望自己所谓的困惑,有点无病呻吟。但是这又确实是很多应届毕业生会有的困惑,初入职场,自己真的需要这么长时间这么多的训练吗?我能不能快点实现自己的价值啊?这工作是不是不适合我?是不是其实真的没必要来北漂?
企业培训不仅要解决员工的知识问题,还要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HRBP招人的时候已经进行过筛选,能力值应当是匹配的,所以思想问题是首要问题,而思想问题却不是只能通过说教进行,关键还是看设计与疗效。一趟课程的节奏如果足够紧凑,学习者能够沉浸在获得的满足中,另一方面也把“胡思乱想”的时间挤压掉,一举两得。
想起朋友的一句话“这是一个设计的问题,而不是制度的问题”。最终,我圆满回答了自己的两个困惑,我要留下来,把设计做到最好,因此我必须把自己特殊看待,不是特立独行的特殊,而是多一重要求的特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