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学会学习>>这本书,对书本的第一章的关于掌握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的内容非常认可。
以前想到学习,总会觉得学习是一门苦差事,脑海中浮现的形象是脑门绑着加油的红色绑带,深夜在书桌前挑灯苦读的苦逼形象。工作多年后,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还是免不了和上述苦逼的形象联系起来。但是通过看斋藤孝的<<学会学习>>,让心态转变,开始寻找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
对于本书,我觉得最大的价值在第一章,第一章提出了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行为模式和思维倾向,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也是讲契合度,我们使用的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性格,是在学习中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问题,学习一件事或者技能,必须对它感兴趣或者需要它,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是我们都是普通人,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改变自己,让自己走出舒适区的经过,可想而知,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都有有排斥的声音。如何让学习更轻松和持之以恒,并且有成效,就需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书本提到日本人喜欢做性格测试,如果通过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的情况下,与现实结合起来,学习不是会事半功倍吗?
为何我对第一章节如此有感触?从小到大,我的英语水平一直处于糟糕的状态,四级英语考了2次才低分飞过,六级英语考了好几次都没有通过,而且背诵英语单词和短文对我来说特别困难,仿佛一遇到有关单词和短文的时候,记忆力瞬间老化30岁。我的好朋友,背诵一篇短文用了了一节课时间,我用一天时间,还是在磕磕碰碰的情况下勉强记住,而且秒忘。但是我对英语有一种^_^情结,我一直觉得能流利说一口英语不要太帅,我希望以后去外国旅游不用带翻译。
工作的这几年,偶尔也会拿起英语读读背背,但是都坚持不下来。加上平时不需要使用英语,因此我的英语退化的更加厉害。在我开始新一轮的英语自我煎熬之前,我在一篇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几年说到,学习一门外语,自己在国内,在没有语言环境情况下刻苦学习半年,相当于去到使用该语言的环境中学习三个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为什么英语学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个鸟样,因为我身边没有这个语言环境,我需要很用力很用力地去学,这不符合人性中懒惰的一面。
结合我之前看的一本教人如何把行为养成习惯,让自己看起来毫不费力的方法。我对学习英语制定了以下计划。
我的好朋友,从事进口工作的行业,她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与外国人打交道,出差外国,英语就像她的母语那么自然。我们甚至住在一起,为何以前没有想到要让她帮助我学习英语呢?每次跟她立下誓言说要好好背诵单词,都被她一脸鄙视的看着,说我听你说了10年了。
征得她的同意,我制定了以下学习计划,以后我与她在微信中的聊天一律用英语。遇到不懂的词,就求助度娘。
实验了10多天,我觉得效果良好。虽然这样学习起来会比较缓慢,但是我现在也不需要英语速成,我更需要的是持之以恒,从点开始,逐步辐射到线和面,而且经过了十几天,也意识到自己词汇量的薄弱,开始计划新的英语学习内容。像升级打怪。这个方法轻松愉快,适合我的英语学习之旅。
<<学会学习>>这本书还列举了16位名人的学习技巧,让我有点印象的是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法,因为对这个作者有印象,他写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我接下来需要看的书。还有对村上春树的学习方法也有点兴趣,计划去购买他的书来阅读。其他的方法没有什么借鉴意义,而且作者所说的方法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太多可惜学习的内容,当看小故事这样看过去。
学习方法,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从自身出发拟定适合自己的计划,才能持之以恒,事半功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