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远见的数学课上,老师定是一个知识渊博,善于整合,关注知识结构,致力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人。他用春风般的话语激励学生在探寻的道路上坚持,用建设性的言语协助学生达到智慧的彼岸,面对学生跳一跳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不会轻率地说:“这道题就是很难!”而是满含期待地说:“只要花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我相信你肯定能想起来!”面对怕错而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恨铁不成钢的让学生坐下,而是扶起肩膀,告诉全班同学,不要害怕出错,因为人变聪明往往是从错误开始的,让我们在错误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吴正宪老师在这样做,她从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教的加法模型里看到了交集,想到了子集,母集,她从解决:排队时有多少人的问题到集合图,吴老师说,如果只讲例题,就只会算几个数,我们要想一个模型,能一网打尽排队的问题,兴趣小组的问题,船运的问题。就找到了a和b,两个字母包含了所有。课已止,思未断,情未了。孩子们在下课了还拉着吴老师说他的发现,她的启智让低下的头抬了起来,看到了远方。她让孩子们感觉到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说着说着就懂了。她的课教的不是知识,她在传递一种学习数学的路径,抬起头,大胆表达,每个人都可以走到数学海洋的深处。
他说我们要有大格局,有眼光,要致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老师首先要有格局,要有统整知识结构的能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需要每一位数学老师的努力!
俞特的远见,体现在他的幽默中,你知道吗?什么时间知道的?怎么知道的?他一年级知道的,你怎么二年级才知道?做何评价?看似是在聊,可我却看到了俞特的幽默,风趣和独具匠心的引领,我相信这班的孩子如果长久的这样渗透,一定会知道学习的路径是,要善于观察,自己发现不能解决的话,可以问家长,老师,可以问材料,要不停的问,能力是在不停的追问中获得的。
知识是无限的,我们老师不能做知识的搬运工,我们要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路径,俞特不是在说,他在做,一步一步做给孩子们看,只有这样外化于行才能内化于心。
做一位有远见的老师,才能教一群有远见的学生!我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