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 灼然玉举|刘万安

作者: 扬菁 | 来源:发表于2018-08-12 10:01 被阅读4次

    流民武装与北府兵。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中名人的高下优劣。

    42.4 灼然玉举|刘万安

    《世说新语·赏誉》

    刘万安即道真从子,庾公所谓灼然玉举。又云:“千人亦见,百人亦见。”

    【译文】

    刘万安就是刘道真的侄儿,是庾琮所说的操守鲜明坚定的人物。又说:“他在千人中也能显露出来,在百人中也能显露出来。”

    01 从流民武装逐步组建为北府兵。

    司马睿过江时本无多少实力,虽有法统上的依据,但在乱世,这种政治资源是必须依靠强大的实力来支撑的。

    而王敦之乱和苏峻为祸从事实上,使东晋王朝感到必须在大族之外寻找新的力量支持,即将流民武装逐步组建为北府兵。

    田余庆先生在《北府兵始末》文中指出,北府兵的建立其实始于郗鉴,“郗鉴本人原是来自兖州的流民帅,而他又具士族的身份,由他充任流民帅的盟主,是有资格的。郗鉴效忠东晋朝廷,由他出任北府镇将,招抚流民,联络流民帅,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也是非常适宜的。”

    田先生在文中还指出了北府兵的一些重要作用,如控制三吴、抵御上游等。但笔者认为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关节点,就是北府兵的兴起并非流民的突然崛起,也并不意味着流民帅的身份地位因此忽然大大提升,流民武装兴起的前提仍然是士族的控制和流民帅对于王室的臣服,因此流民武装兴起的主要作用还是首先捍卫了门阀政治,使得虚弱的东晋能够绵延一百多年。

    42.4 灼然玉举|刘万安

    02 士族的控制和流民帅对于王室的臣服。

    北府兵的正式建制要到淝水战前,当时前秦在北方已经取得统一,因此南下是必然趋势。

    东晋为此作战备而将北府兵变为一支强大的拱卫京师的力量,也是出于战争需要。

    据《晋书·刘牢之传》载:“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琊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勇应选。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

    可见当时北府兵已经是东线一支精锐部队。

    北府兵之起,对内可稳定政局,对外则能抗击强敌,正是有了这样的部队,依靠长江、淮河的地利优势才能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而淝水之战也使得北府兵的声望达到了鼎盛。

    也许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循环真是应了《易》中的说法,飞龙在天之后必然是亢龙有悔。

    不但王朝如此,一种制度、一个民族都难以摆脱盛极而衰的宿命。

    北府兵也同样如此。淝水之战后的政局成了其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直观地看,可以发现北府兵衰落的若干原因,如在战后卷入了朝内纷繁的争斗中去,先是成为孝武帝和司马道子父子争夺的工具,后又成为主将刘牢之政治投机的筹码。

    《刘牢之传》说刘牢之“本自小将,一朝据恭位,众情不悦”,谢安更言他“不可独任”。

    他先叛王恭,再叛司马元显,后又欲叛桓玄,终为桓玄所杀。

    而桓玄继之又害北府旧将高素、竺谦之、竺朗之等众人。

    北府兵之所以为朝廷倚重,是因为其军事实力,一旦在内争外伐中丧失大量兵将,元气大伤,其特殊地位必然不保。

    东晋末年,刘裕的崛起使得北府兵一度重振声威。

    北府兵之兴,是东晋王朝不得不对流民武装倚重的结果,更是门阀大族走向衰落必须借重“寒人”的结果。

    刘裕因势利导,以北府兵为己所用,才能有所建树。

    刘裕死后,谢晦、徐羡之等废杀少帝,迎立文帝。

    檀道济所领北府兵在关键时刻又维护了皇权,攻灭谢、徐等人,却造成文帝的猜忌,终于在元嘉三十六年自毁长城,杀了檀道济一家及其左右心腹。

    此事是北府兵衰败的征兆。

    再回到北府兵兴起之时,做长时段的回顾,不难发现皇权的强弱与变迁是北府兵兴衰的重要因素。

    当初皇权虚弱,大族弄权,给北府兵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刘宋前期却是皇权欲振,世家大族政治威势下降之时,此时的皇室,首要之事是加强中央集权。

    刘裕靠了晋末政治混乱和手握兵权而上台,自然要防止声名显赫的北府诸将效仿他,被错杀的檀道济除了威望高且有兵权之外,他的多个儿子贤能竟也成了皇室猜忌的原因。

    可见皇权一旦振作,功高震主之事立即出现,北府兵的盛名竟然成了自身的负累,其衰落也就在所难免了。

    参考文献:

    〔1〕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章义和.地域集团与南朝政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2.4 灼然玉举|刘万安

    【评价】

    自从汉末群雄割据以后,中国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乱世,这种乱世纷争局面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一个稳定而强有力的统一政权的缺失。这种情况究竟给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当时是很难看清的,只有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才能摆脱简单的王朝更替、杀伐纷争,寻找到一些历史发展的内在脉络。暂且只看南方的几个朝代。自孙吴开始,此后的数朝几乎全都依托淮河、长江对北方采取守势,间或有一些“北伐”往往虎头蛇尾,“北伐者”的目的本身也值得怀疑,因此瞻前顾后,难成大功。而自东晋至南朝的数百年里,朝代更迭如此频繁,主要原因当是由于皇权不振、统治者尚未找到有效的内政外交策略所造成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2.4 灼然玉举|刘万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yl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