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是一种能力,能够做到从容等待的人,才是真正能接受一切结果的人。因为那些人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延迟满足,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机制和更大的成功机会。
这种能力能不能训练呢?有个棉花糖实验是关于延迟满足的,其实就是训练小孩子怎样学会等。
这是斯坦福大学做的一个实验,给小孩子面前放一个棉花糖,告诉他如果能等待15分钟,就可以吃上两个棉花糖,可以选择立即吃,也可以选择等。结果发现那部分选择等待的孩子在成年后要更优秀。
我就给我女儿试了一下,买了块巧克力给她,告诉她如果今天不吃,明天就可以得到两个,结果她完全禁不住眼前的诱惑,没有选择等,我当时还是有些失望的。这怎么回事,是不是说她这种能力不行。就会马上联系到实验的结果,等待的孩子会更优秀。
你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当一个结果出现时,就是固定化思维,似乎是改变不了的,我当时的沮丧就源于潜意识认为:这么说,我女儿成年后会不那么优秀,因为她等不了。
后来我意识到,这是夸大了实验的预见性和事情的不可变。这种等待的能力不是一层不变的,会随着我们的年龄、阅历、情绪的掌控能力、自信度等而慢慢提升。
其实我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训练下孩子的,无奈没坚持下来,你可以试试,可以一点点延长时间,先是10分钟,再延长,不要像我,一下子拉长到第二天,直接看不到希望的感觉,对孩子来说,明天再吃巧克力,万一化了怎么办?
这又让我想起来怎么训练狗狗等待,使用的方法是奖励和抚摸。因为训练的目的是教会,不是骂会。
掌握时机夸奖,避免多余的夸奖。当狗狗做的好的时候,能够长时间等着主人喂食物时,过去抚摸一下,奖励下,狗狗就知道原来这样是好的行为。
那孩子呢?当然也是一样,但这里我要说的是多余的夸奖,现在我们经常会过多的表扬孩子,只要是她做了什么,就会说宝贝你真棒。
她做的有那么好吗?有没有夸大了表扬?当你的赞美和事件本身不相符时,就是让孩子对自己能力有了认知偏差,长大以后受挫时,容易出现低自尊的感受。
所以在提升等待的能力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恰当的鼓励尤为重要。
从事情本身来看,有时等是必须的,因为事件不可能直接给你想要的结果。就像写作,短时间不可能看到很大的成效。
这里我讲一个毛竹效应,与大家共勉。毛竹是一种多年生的高大乔木,广泛分布于中亚热带。毛竹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在栽种后的最初五年中,它就像一件塑料制品,你根本看不到它的生长。
可是,五年之后,它就像被施了魔法,在半年的时间里就会蹿到30多米。长得快的时候,一天可以长半米多。想象一下,春天还是一颗齐腰的小苗苗,到了秋天就变得高大挺拔,直插云天。
原来,栽种后的五年里,毛竹并不是像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无所作为,他把所有的努力用在了地下,用在了伸展根系上。五年中,它的根居然可以扎到几英里远。这么充分的准备,这么强大的根系,才造就了这么令人惊叹的奇迹。
写作亦是如此,没有个三、五年的功夫,你是不会写出多么优质文章的。没有谁写篇文章,就能成为大伽,谁都经历了漫长的冷板凳时期,才会迎来写作的曙光的。
所以不要嫉妒那些文章写得好的人,因为别人付出的比你多,付出的比你早。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和借鉴,要能潜下心来读书和写作。我写了30多万字,可我一点都不着急,因为我离五年还早呢,我需要扎根啊,现在写成什么样都能接受。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有什么人生开挂,只不过是厚积薄发。厚积就是积累,就是等待。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住今来有大成就者,决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其实说白了就是肯坚持做,一点一点的进步,有一颗接受等待成长的心。
树不可长得太快
一年生当柴
三五年当桌椅
十年百年才有可能成为栋梁
故要养深积厚,等待时间
——毕淑敏
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