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公元前257年),封武安君,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人,官至上将军。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百战百胜,秦国人称其为战神,真正的英雄豪杰。追求完美的人生,拒绝向错误妥协,坚持正确的自己不苟且偷生,这就是一代英豪传奇的一生。
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出击,继续攻打赵国要塞邯郸,一鼓作气灭了赵国。然秦昭王听信了时任丞相范雎谗言,让白起撤军休整,以至贻误了攻打邯郸的战机。后秦昭王觉醒,命白起再攻打邯郸,白起深知已错失良机,难于取胜,遂拒不出战。最终白起的预言变成了残酷的现实,但由此也引来了杀身之祸。白起之死,名垂青史,让世人为之惋惜。
有人说,时势造英雄,然英雄多死于极度自信自负,不能审时度势,不能正视自己,不能知难而退。前车之鉴,鉴的只是经验教训,而不是重复。白起之死,留给胸怀大志,激情澎湃的年轻人哪些忠告呢?
一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算尽了所有的敌人,也不能忘算了自己人。白起终究只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为将他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官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如今在这个利欲熏心,罪孽深重的“无耻”世界,职场如战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得罪小人,进而得罪领导,从此人生灰暗,发展受限。不怕狼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很多时候深谋远虑地去做一件事,把所有能想到的都想到了,想的非常完美,若是忘了去考虑完成这件事的人有没有能力,可能会有什么难处等等,那么最终也只是一厢情愿,难成其事。知己不知彼或是知彼不知己,终将举步维艰,一事无成。
二是审时度势,方能知难而退。功高震主,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得意忘形,要审时度势以求自保。长平之战后,即使白起厌倦了血腥杀戮的戎马生涯,真的想全身而退,安度晚年,此刻为了自保他至少应该审时度势,尽量少说话,不要咄咄逼人,保持低调。此时的他就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由于不合时宜地充当了历史预言者而处境危险,因为他的英明证明了秦昭王的愚蠢,而作为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昭王是不会承认自己愚蠢的。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功高震主,又怎能做到全身而退?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少功劳,都不能忘了根本,都不能忘了组织的培养,要知道如果没有组织的培养,领导的赏识,也就不可能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也就不可能成就自己的丰功伟绩。摆正自己的位置,谦虚谨慎,不凌驾于组织之上,也许才能做到明哲保身,进退自如。
三是放下执念,方能舍其次而得始终。白起之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过于执着的性格,为了坚持做正确的自己,不甘于妥协,在君王面前宁死不屈,让君王无地自容。在当时的情况下,白起把自己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他能够放下执念,站出来认个错表个态,给秦昭王一个台阶下,也许他就罪不至死。要知道,领导也是人,也会犯错,很多领导都是知错改错但是绝不会认错,作为下属不能紧盯着领导的错误不放,一个劲的用自己的英明去证明领导的愚蠢显然是不明智的,聪明的下属都应该努力的去弥补领导的过失而不显露出来。有时候,领导一时的糊涂也不见得就是真糊涂,也许他是借此机会考验下属的忠诚度。干工作需要韧劲,需要“一根筋”的精神,但同时也需要学会变通,不能执念太深,一条道走到黑,要知难而退。迎刃而上,痛的不是刀刃,而是自己的血肉之躯,虽杀敌一千也自损八百,把自己搞得遍体鳞伤。
迎刃而上,不一定是真勇敢;知难而退,不一定是真胆小;进一步也许是风和日丽,但同时也埋下了乌云,暴雨将至;退一步也许是晴天霹雳,但同时也驱散了魔障,海阔天空。机关算尽也不能忘了从自己做起;劳苦功高也要低调以求生存;坚持梦想不忘初心也不能过于执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