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大出版社《盛世前夜》书评稿件集锦
《盛世前夜》:以史为师,看懂权谋和人性

《盛世前夜》:以史为师,看懂权谋和人性

作者: 康康2022 | 来源:发表于2023-10-04 21:03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盛世前夜》

    冯唐曾说,普通人要想逆袭翻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读史。

    人与人的本质差别,不在于出身,不在于能力,而在于认知。

    普通人的认知,受家庭出身、父母教育、人生阅历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只能停留在底层,致使也只能生活在社会底层。反过来,恰恰是因为始终生活在社会底层,我们的思维高度难以提升。两者相互牵制,互为因果。要想提高思维和认知的层次,打破阶层的束缚,唯有增加人生阅历和得到高人指点,可多少人能有这样的机会?而读书,特别是读史书,可以提升我们的格局,扩大我们的视野。

    历史,不只是兴衰起落的轮回,不只是波澜壮阔的故事,历史里深藏着处世的哲学、幽微的人性和成事的方略。历史是一部用血泪、生命演绎的大型纪录片。历史,是位学识渊博而又历经沧桑的老师,不耐其烦地教我们如何辨别真假忠奸,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少犯错。

    平衡与失衡

    《盛世前夜》是一部聚焦政治权谋的通俗历史作品,它选取武则天退位到唐玄宗掌权的八年动乱时期,作者用41.8万字的文字篇幅,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得出“权力的一元是稳态的,人性的多元是常态”的历史运行规律。

    中国五千年历史,朝代更迭,历史轮回中多少人物粉墨登场,随后又黯然离去,各种离奇的故事,看起来纷纷扰扰,错综复杂,说到底无非是两个词,权力和人性。

    权力,众人追寻的对象。按照大小可分为两种,一个是至高无上的君权,一个是位极人臣的相权。数量有限,全靠抢。

    不想当宰相的官不是好官,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人性,隐藏在水平面下的冰山。它不显现,并不代表它不存在。人性,不是八卦图,非黑即白,非善即恶。每个人既具有佛性,也具有魔性,关键是看哪种能量被激发出来掌控大局。

    古代帝王们的上位故事和执政风格或者各有不同,但很明显他们个个深谙制衡之术:引入竞争,扶强打弱,使各方的势力处于平衡状态,确保自己能够居中控制,皇权不坠。

    唐隆元年六月,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诛杀韦后集团,发动“唐隆政变”,将相王李旦(唐睿宗)扶上皇帝宝座。睿宗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重建自己的权力体系,力图从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的包围圈中突围。紧接着联合太平公主打击李隆基势力,令其太子之位不稳,而当太平公主意图更换太子,以长久地保持自己的权势时,睿宗转头支援起东宫,将诸王外放罢军,将太平公主安置出京,并令太子监国。一番操作下来,很快睿宗发现自己在长安几乎成为孤家寡人,继而在政治态度上又转向太平公主。睿宗辗转腾挪,心力交瘁地保持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方势力最终还是走到了最终的暴力对诀——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太平公主被赐死,唐睿宗让位。

    唐睿宗如此,他的儿子李隆基也是如此,历史,就在维持平衡、打破平衡、维持平衡中循环往复,不断向前。

    也许,在这些至尊者眼里,庸人比能人好用,没本事造反,更容易驾驭,更省心省力。贪污不算什么大事,谋逆才是天大的事,是每一个君王不可触碰的逆鳞。对于谋逆之事,帝王们的做法也是出奇地一致: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很容易理解,自己舍了孩子拼了命得来的江山,怎可拱手让人?

    狡兔死,走狗烹

    《盛世前夜》中惊心动魄的故事有很多,我却偏偏被“五王政变”中五王的命运扼腕叹息。

    神龙元年,张之等发动政变,将当时的太子李显推上皇位,立下头功,中宗即位第四天封赏政变功臣,任命袁怨己为宰相,张之为兵部尚书兼宰相,崔率玮为中书省长官中书令,敬晖和桓彦范两人同为门下省长官司侍中,五人全部赐爵郡公,个个手握重权,春风得意。然而,好景不长,中宗很快在形势的需要下,在武家的挑唆下出手了,先是明升暗降,对五人进行封王罢相,剥夺实权,接着找理由贬斥为刺史、司马,后来流放苦寒之地,功劳卓著的五王,除二人病死外,其余三人均在流放的路上被杀害。

    所谓“功臣”,我不知道应该称他们为幸运儿,还是倒霉蛋,他们在某一时刻站对了位置,押对了宝,成为了有功于江山社稷的人,成为新任皇帝理论上的左膀右臂,有些还有幸载入了史册,可他们当中能保全富贵荣华全身而退的极少极少。

    我暗自揣测,他们不大可能不懂“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政治道理,不明白政变前后自己身份的变化——政变前是强大的力量,政变后成为了潜在的威胁。更有可能的是道理他们都懂,但是放不下权力,知易行难,知道却做不动。这就是人性中的贪婪。当初追逐的时候有多少强烈的欲望,放弃的时候就有多困难。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做得到,比如曾国藩。曾国藩以文官之身带兵打仗,从无到有,一手打造湘军。1864年7月,曾的兄弟曾国荃带兵攻入太平天国的老巢天京,一举结束14年的天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曾国荃因此双双封爵,炙手可热。不久,曾国藩上奏称湘军“暮气已深”,要求就地解散。

    儒生出身的曾国藩,读书明史,做到了“功身身退”、“事了拂衣去”,保全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家族性命。由此可见,权谋的背后是人性,能洞察别人的人性和需求,同时克服自己身上人性弱点的人更容易成功,走得更长远更稳健。

    政治之外,另开空间

    《盛世前夜》的作者在书的结束语中写到:“无人笑到最后”,红颜也好,英雄也好,不管多少千娇百媚,多么英明神武,总有体力不济的那一天,都有谢幕的时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来不会为任何人停留。

    以权利为精神支柱的人,远离权力之后精神世界就崩塌了,武则天在位时仍耳聪目明,退位就迅速衰老了。先天政变的功臣郭元振唐玄宗并没有杀他,自己郁郁而终,终年61岁。而素来爱书画的钟绍京尽管官场失意,但能从笔墨丹青中别开一份精神空间,最终以80多岁的高龄善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盛世前夜》:以史为师,看懂权谋和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zy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