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这体现在孔子教学生时,只教《诗》《书》和《春秋》,确没有教《周易》。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易》怎么成为了儒家的经典呢?
那时候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受了他们的影响开始研究这部书;道家学说盛行,从另一个方面也影响了儒家。儒家在这两种学说的影响下,给《周易》的卦爻辞做了种种新解释。这些新解释,并非忠实的确切的解释卦爻辞,倒是借着卦爻辞发挥儒家的哲学。这种新解释保存下来,就是所谓的《易传》。
八卦成为数目的哲学后,整画“一”是奇数,代表“天”,断画“--”是偶数,代表地。奇数是阳数,偶数是阴数。有天地,不能没有万物,所以三画才能成为一卦。卦是表示阴阳变化的;《周易》的”易”,也便是变化的意思。
八卦象征着万象的分类,支配着整个大自然,整个人世间。八卦重为六十四卦,作用就更复杂更具体了。据说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一班圣人看了六十四卦的象,悟出道理,才制造了器物、制度等等东西。
观象制器的故事,见于《系辞》,《系辞》是最重要的一部《易传》。这里借着八卦和卦爻辞发挥着融合儒道的哲学,和观象制器的故事,大大增加了《周易》的价值,抬高了它的地位。后来,关于《周易》的传说越来越多,不外乎是《周易》的经传都出自圣人之手之类的。它和儒家的道统关系特别深切;这成了它们的一部传道的书,所以,到了汉代,便已经跳到《六经》之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