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阶段目标、预期成果和参考文献
(一)第一阶段
1.阶段目标:
2022年4-7月,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实施方案;建立本课题组成员的巴林特小组,由心理专业教师张予辉主持,每两周活动一次,共6次,每次1.5小时,由1-2位成员报告案例,熟悉巴林特小组的活动流程,初步观察效果,相关心理咨询师观摩。
2.预期成果:
(1)课题实验方案。(2)巴林特小组的技术设置。(3)课题成员的心理成长及对案例的总结和反思。
(二)第二阶段
1.阶段目标:
2022年7-11月,建立班主任巴林特小组。由本课题主持人张君华主持,每两周活动一次,共6次,每次1.5小时,由1-2位班主任报告案例,课题成员观摩。
预期成果:巴林特小组在班主任团体中应用的总结和反思。
(三)第三阶段
1.阶段目标:
2022年11月-2023年3月,在课题成员所在学校的老师、家长甚至学生中间尝试巴林特小组,学会组织巴林特小组活动,并反馈效果,把巴林特小组和中学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其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师生关系缓解,亲子关系改善等的作用。
2.预期成果:课题成员的案例、总结和反思。
(四)第四阶段
1.阶段目标:2023年3-4月,结题。
2.预期成果:结题报告、教育案例、论文。
3.参考文献:
[1](德)Heide Otten著,曹锦亚 魏镜译:《职业化关系:巴林特小组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年。
[2](德)海德.奥登原著,魏镜主审,史丽丽主译:《带领巴林特小组指南》,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21年。
[3]刘海洪编著:《巴林特小组入门和案例》,中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年。
[4]李东晓 简宇涵 李静著:《巴林特小组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智慧健康》 2019(29)。
[5]赵建平著:《巴林特小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
[6]赵建平著:《巴林特小组的理论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