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即将毕业,我的专业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现在教师这一职业看起来还不错,假期多,又稳定,所以我一度成为大家庭中选专业的模范。
其实我选定学校是因为离家近,选好专业是因为看到这个一年学费才四千就去网吧敲定了专业代码。
不管怎样,虽然我高考翻了车,但抵不过自己学校努力,在很多亲戚加了滤镜的眼里,我已然完美的契合上“别人家孩子”的成长轨迹。
02
今天和表弟聊天,聊及未来结婚生子特别是孩子的教育,产生了分歧,以至于他讲出:你家条件不就那样,你不还是跳出来了。
我沉默了,不是这句话秒杀了我,而是因为『跳出来』这个词引起了我的沉思。
我想他讲的跳出来,应该指的是离开家庭能有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
坦白讲,我离跳出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跳出原生家庭,不容易。
而上一代人的教育方式,我一点都不想重演。
我不想ta因为学校生源太少而停办所以读了三个学校;
我不想ta因为初中转学环境变化太大一度不适应导致成绩起起伏伏,被家人和老师说,之后一个人偷偷哭;
我不想ta因为高三得了焦虑症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而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这些算不得有多惨但也不是值得高兴的经历,我不愿意我的孩子再经历一遍。
表弟也是,小学从广东辗转到湖南,读过的小学怕不会比我少。
虽然自己也受了环境影响,但目前他对未来还是非常理想化,很类似于父辈在教育我时最常说的: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你有什么不可以?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想争一争,可是争不过,后来能争得过的时候,也不想争了。
03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家境算不上优渥但至少一直衣食无忧,他们力所能及的为我创造着一切,在我读书这条路上从来没有说女孩子读不好书就去打工嫁人,一直放养式教育也教出来了一个三观正常的孩子。
但是,随着年岁渐长,我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临近毕业,在教育行业也浅浅地试过水。
大学期间为了赚钱,专门提高学习的培训机构和专门培养孩子艺术方向的艺术培训学校,我都去过,我很难只言片语讲述我的感受。
只能说,不管是对我的学生还是对我未来的孩子,我在教育这一块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做的努力也还有很多很多。
我从来不否认,穷人家孩子有他的成长方式,再怎么样都饿不着也会有书读,而富人自然有富人的养法。
我也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受教育经历自怨自艾过,相反,我还觉得自己很幸运,较之于身边那些早早辍学打工亦或是孩子已经能打酱油的例子,我何尝不是被老天眷顾的。
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话,真的不能适用于一个孩子出生后所要面对的种种未知。
我很害怕小孩子进我的房间,也很烦小孩子哭。
可能是我身边各种孩子的案例也可能是最近理论看多了的原因,我有时候会习惯性的去分析我身边小孩家庭的教育方式,比如某个小孩为什么一吃饭就哭,某个小孩为什么一看到我桌上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就会直接拿来玩,这一度导致我对未来自己孩子的教育很没有信心。
04
出于好奇我去查了一下我国早婚早育的数据,《2018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显示青少年(15-19岁)生育率是9.2‰。
我就不算大概人数了,以前打辩论的时候就很喜欢把类似的数据具体化,拿来质询对方怎么可以不care这么多人。
现在我不太想具体化,具体化后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量。这一群体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所过的生活也都不尽相同,我也没有资格进行评价。
成为父母是很容易的事情,讲的直白一点,一个晚上一个意外可能就有了一个孩子。
然而我们在读书时代要经历升学考来判定个人是否拥有就读好学校的资格,成年后却从来没有一堂考试去评定我们是否具有成为父母的资格。
最近小红书在手机上给我推送的通知,老是那种领结婚证和怀孕分享一类的,每次看到都很想吐槽,我关注的话题跟这些真的是八竿子都打不着,再说了对象都还没有还给我推这个?
吐槽归吐槽,这也在侧面反映了结婚生子是一个开心的、值得分享的事情,经历过后再分享出来,对于大众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坦白讲我自己有时候点进去看了后,也会跟朋友大呼甜甜的恋爱什么时候轮到我。
可是,恋爱是恋爱,结婚是结婚,生子是生子,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三件事。
05
选的话题很大,就我目前的能力来说还做不到收束得当,后续应该还会写与之相关的内容。
至少就我现在的认知而言,生命是值得敬畏的,教育是需要责任感的。
我不希望我自己,未来成为一个没有足够责任感的家长,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不要做这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