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有两种聪明人,一种是自己天生聪明,另一种是知道如何让自己变聪明。如果我们能选择的话,该怎么选呢?事实也许我们确实可以选择,那就走着看吧。
昨天,是参加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2期的第二天,据说晚上8点有加餐,很期待。出乎意料的是,李砍柴老师亲自操刀,而且是以语音形式分享的。仅是这一个细节,就足以打动我,更别提分享的内容了,字字都是经历、感悟、分享,处处透露着真诚。
在这里我看到的,是李老师的扎实的能力,积极的态度,平静的心态,他的成功绝非偶然。敬佩之余,那我们不仅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人么?”。
为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禁继续追问“在写作这条路上,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该如何让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独上高楼一个人,之所以做任何一件事会成功,大抵都会经历三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也就是所谓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又或者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初闻只是曲中人,再闻方只曲中意。
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道理都是一个,就好像周华健《真心英雄》里说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所以各位小伙伴们,如果我们决定了要做一件事,就要一定把这件事做好,既然选择了,就要风雨兼程。这不仅仅是写作,而是人生也该如此。我们无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只需要安安静静的做一个砍柴人,就好。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确实是骨感的,既然我们并非天赋异禀,做不成聪明人,至少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方法,让自己变聪明。天赋是不可求的,但汗水我们是可以流的。
写作之于李老师,正如李老师之于我们。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只是李老师分享的心得、技巧、方法,这些是他成功的关键。但放在我们身上,却不一定好用,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大量、反复的理解、练习和感悟,最终这些知识才能真正变成我们自己的。
回到写作这个根本的问题上来,高手和菜鸟间的差别在哪里呢?是那些因素、能力导致了这种差别呢?又或者说一个写作高手,应该具备何种能力呢?我粗浅的觉得,至少应该有几下几点:
1. 内心的热爱,爱因斯坦的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无论我们干什么都好使。热爱能让我们忘记时间,忘记烦恼,享受过程,不畏困难。它是内驱力,是永动机,能够为我们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我们热爱的,不仅仅应该是写作,还有生活,因为生活才是我们真是的存在,才是写作素材、灵感的来源。
2. 大量的阅读,古人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感,提高我们对于文字、词语的把握和理解,可以带领我们不曾去过的地方、体味不一样的人生、丰富我们的内心,让整个人变得活泼起来,变得更加的多元化。
3. 共情的能力,写作的目的是要给别人看的,不是为了自己自嗨的。就好像李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空杯心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服务于读者。试想一下,假如我们要给一个孩子讲清楚什么是“微积分”,我们该怎么做,是像老师一样照本宣科,还是像谈判时的咄咄逼人,还是像领导一样居高临下,至少我是喜欢简单、朴素、真诚的文字的。
4. 敏锐的观察,写作源于生活。有一个小故事“高尔基观察完一个进来的人后说,他是一个脸色苍白的人,身上穿的是灰色的西装,还有一双细长的发红的手;安德烈耶夫却随便乱说一通,他连西服的颜色都没有看出来;谱尼把这个人的一切都给抓住了,他甚至把西装上的一些细小的东西都给描绘出来了,他说这个人打得是一条撒花领带,小指头的指甲长得有些扭曲,身上有一个小瘊子,就是那种凸起物,最后他还说,这个人是个江湖骗子”,谱尼最后成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作者。
5. 坚持所坚持,坚持不一定成功,但不坚持一定是失败的。如果写作源于内心的热爱,源于生活的表达,那每天都是快乐,又何来不坚持一说呢?只有怀着空杯心态,才能真正的做好每一件事。水润万物而不争,这就是无为而为。
6. 反思的能力,我们不是无脑的喜欢,无脑的阅读,无脑的坚持,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才是成功的关键。而方法和技巧,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再反思、再总结,才能一点点获得它。核心就在,我们要跟着比我们优秀的人,去学习他们的“术”和“道”,比如李老师,学习他的方法、技巧,然后自己总结、实践、感悟,修自己“术”,悟自己的“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参加训练营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去践行知行合一。
最后分享几句话,然后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去砍柴。
1.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2. 空杯心态;
3. 知行合一;
4.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