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经历过生产队、分组到户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候的农村生活比一些影视作品演绎的更加美好,除了生活穷,其他的我都认为非常非常的让人向往,也是现在生活条件好的人最想过的田园生活,小河的水是清的,村子中有小河,村外又有着护村河,离小村不远就是一条大河,河河相通,水儿缓缓的流淌,一到夏天,清澈的河水就成了天然的浴室,孩子们浅水边戏水,女人们伴着清晨鸟儿的叫声,在河边用皂角棒槌洗衣,每当雨季来临时,河里的鱼就成群结队的在河里穿梭,不用费力就能逮到吃不完的鱼虾,那种纯天然的野生鱼虾在现在已经成了难得的美食,而小时候真的吃的够了,母亲也是换着法子为我们做着不同的味道,由于条件限制,最多的吃法(也就是现在最不失营养)的做法就是清炖,把鱼洗干净后放入自家小井里刚刚打出来的井水,里面放入树上摘下来新鲜的花椒和香叶,再放入家里自留地,也是当地特有的新鲜大茴香,水沸腾后,鱼的清香就会扑鼻而来。母亲还会把刚从河里逮的王八也是清炖,但小时候害怕不敢尝试,而那些小河虾则是被水煮或油炸了,伴着自家磨的小麦粉做成的半黑色馒头(因为小麦磨成面粉时,研磨的遍数越少,面粉越粗,而产的面粉就越多,所以那时候的面粉多是研磨的遍数都少,自然做成的馒头里就夹杂着小麦皮,老家人叫麦麸,做成的馒头也就有了不同于全白色的样子),吃的十分香甜。夜幕来临之前,则是孩子们的天堂,孩子们手里拿着各家自留地产的西红柿或者香瓜,边吃边追逐着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直到繁星点点,父母的反复叫喊声中才在明天小伙伴的相约中恋恋不舍的回家。夏天的夜晚,只要不是有雨或者特别大的风,夜里都是在村外小河边、小桥头、打场上睡觉,每家都有完床,用床单盖着肚子,就在习习夜风,满天星斗的陪伴下入睡,直到清晨阳光洒在身上才从睡梦中醒来。每年的农历四月份是夏收的季节,金灿灿的小麦仿佛绸缎一样,趁着清晨凉爽,大人们在露水打湿的麦田里收割着小麦,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往架子车装小麦时,站在车上踩着小麦杆,让它们更实在一些,能装的更多点,上午男人们赶着拉着石碾的牛或马在赶场上打麦,下午气温降下来时,大人们把打下来的小麦扬场,小麦粒在金色夕阳的照射下飘落到成堆的麦子粒上,孩子们干的是自然就是将大人们用叉挑起来的麦秸堆成的垛上踩垛了,当一切都收拾利索后,大人们在场边上坐着聊着今年的收成,孩子们拿起大扫把扑着着蜻蜓,那时候的蜻蜓非常之多,又都有着非常美丽的外衣,逮住的蜻蜓,也只是看看就放飞了,因为大人们会告诉你,蜻蜓是益虫,吃蚊子的。伴随着树上叶子的变黄,秋天慢慢的来了,当霜降来临时,收红薯的季节又到了,大人们把红薯从地里挖出来,削成红薯片后撒在地上等着晒干,孩子们把撒重叠的红薯片逐个摆开,干完活之后,则在红薯地里挖个小灶,挑几块细长的红薯开始烧红薯,在上下柴火的烧烤下,半个小时后把红薯掩埋在新鲜的泥土里,待一会把香喷喷的红薯挖出来,剥开皮后香味扑鼻而来,美美的吃完之后,不管脸上还带着点点的烟灰,就和小伙伴玩耍去了。随着红薯进入地窖,冬天也迈着踏实的脚步来了,对于农村来说,冬天是悠闲的季节,除了那时候冬天要抽劳动力兴修水利外,就没有什么活了,而每个冬天水利的兴修,也是当时的大事,记得连续几年父亲都要带着几乎全大队的男劳力到淮河去整修水利,虽然很累,但在工地上伙食比家里好,有次随父亲去工地现场,河两岸插满了红旗,高音喇叭里播放着嘹亮的革命歌曲,劳力们在号子声中爽朗的欢笑着劳作,当到了饭时,白菜粉条夹着大白肉片热腾腾的每人一大碗,筷子穿着几个馒头,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大口吃着饭菜,直至剩下的菜汤也用泡着馒头吃的干干净净。而家里的女人们冬天则是在家里仿着自家地里种的棉花制成的棉棒子防线,再用防的棉线在织布机上织成棉布,讲究的家还会把棉布染色做好新年或者过冬的棉衣,到了夜里,母亲们往往都是在煤油灯下纳着鞋底,为自家人做些布鞋或者棉鞋,一针一针密密麻麻的线角,母亲的皱纹也随着越来越深了!当在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期盼中除夕越来越近了,进入腊月,家家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开始劈木柴等着晾干后蒸馒头或者过油用,多打几袋面粉,进入腊月中旬后,有的家庭就开始蒸馒头了,对于那时的乡下来讲,过年蒸馒头是件大事,一般都是几家人合伙一起干,今天蒸你家的,明天蒸我家的,不仅要蒸过年前后吃的馒头还要准备走亲戚用的馒头,还要蒸些粉条豆腐丝,家境好的还可以放点油渣馅的包子,另外还要做些枣花子和枣山,枣花子用来给晚辈们拜年时的回礼,枣山则是用来祭拜上神,刚出锅的馒头直接不用任何菜都能吃下去两个,在过年前的几天,要开始过油了,把面粉做的麻叶和馓子炸出来等着过年时招待客人,直到年三十还有人赶集去买些临时缺的东西,老家人俗称“狗赶集”,意思说那天的赶集都是急匆匆而去立马赶回来,上午一般是贴对联和煮肉,还要做红烧肉、用煮肉的肉汤子炖海带,下午要开始包晚上吃的饺子,而族人们在四点多就会相约一起开始祭拜去世的先人,晚上家人们坐在一起吃着炒花生、麻叶,孩子们换上母亲给置办的新衣服,开始去比较亲近的邻居们送些自家做的麻叶等过年食物,以此传递着友情亲情,而到了十一点就有人家开始放起鞭炮迎接新年,一听到谁家的鞭炮声响起,孩子们都会拿起早已经准备好的手电筒,冲向鞭炮声,待最后一个鞭炮声后就挤拥着找寻哑炮,家里的饺子煮熟后,母亲都要多准备几个碗,每个碗里放两个饺子,用来祭拜灶王爷、门神爷等诸多仙神们,祈祷他们保佑全家,在外面天空还没有亮起来时,晚辈们都会前前后后的来给长辈们拜年,看到面前跪着孩子们,长辈们满面笑容赶紧让孩子们起身,接过长辈们递过来的花生或者糖块放到口袋里,又赶紧走向下一家。随着新年脚步的走远,春天来了,小燕子开始在屋檐下啄来春泥开始垒窝,佘小鸡小鸭小鹅的人开始走村串户,刚买来的小家伙们开始还不认识家,每家都会在它们身上涂上不同颜色予以区别,当嫩绿嫩绿的麦苗像绿色的地铺盖大地时,新的四季轮回又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