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朱艳华 坚持分享第1256+27天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过度反应是问题,不当反应常常会延伸出更多的困扰。我们要做的是不内耗,不纠结,调整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不影响社会功能。
咨询师不下诊断,不治疗。能做的是心怀敬畏之心,把来访者福祉放在第一位。了解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做好鉴别,清楚边界,不设险境。
非精神障碍来访是心理咨询、治疗的对象。精神障碍患者鉴别后转介精神科医生。
一.咨询师心理治疗辅助的条件:
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主要目标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让来访能回归社会担当个人角色)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改变认知,调整行为,完善人格)
二.精神症状的特点:不受意识控制,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除,症状内容与环境不相称,社会功能损害
三.精神疾病常见症状
认知障碍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智能、意识障碍
情感障碍:情绪高涨、情绪低落、情感淡漠、倒错,欣快症、焦虑、情绪不稳、易激惹、情感幼稚、病理性激情
意志行为障碍:病理性意识增强,意志减退、缺乏,意向倒错,精神运动性兴奋、抑制,刻板动作,模仿动作,强迫动作,作态,冲动行为
1.感知障碍
感觉(事物个别属性)障碍:
感觉过敏(因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度反应),多见神经症或虚弱状态患者
感觉减退(因病理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对外界刺激感受迟钝)多见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患者
内感性不适:
躯体内部性质不明,部位不具体的不舒服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
内脏性幻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患者体验到身体某一部位或器官有异常的知觉体验,如穿孔、昆虫游走
知觉障碍:错觉、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
2.知觉障碍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无对象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事物引起的。
根据幻觉器官不同分为
幻听。临床上言语幻听多见。如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精神分裂症气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
幻视:没有视觉刺激出现的视觉形象。
幻嗅:难闻的气味儿
幻味:因尝到食物中有特殊或奇怪的味道,拒绝进食
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异常感觉,虫爬、风吹
根据幻觉体验不同
真性幻觉:相应感觉器官获得
假性幻觉:常见患者的主观空间(如闭上眼睛看到)
根据幻觉产生的条件
功能性幻觉:某个感觉器官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思维鸣响: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
心因性幻觉:有强烈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多见于应激相关障碍、癔症。(如失去孩子后的如常行为)
3.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事物显大,事物显小
非真实感:感到周围事物都不真实,多见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
窥镜症:患者认为自己的面孔或体型改变了形状,因此在一日内多次窥镜。常见精神分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有实际存在的物体,对部分属性的歪曲感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