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之听书

作者: 陕北大漠风 | 来源:发表于2021-11-20 20:56 被阅读0次

文/闫小东

        小时候村里经常来一些盲人书匠说书,叫盲人宣传队。几个人想跟着走,最前面有一个看的见的残疾人引路,后面的盲人竖背着装着琵琶、三弦的布口袋排成一纵队,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根红柳棍子探路,它就相当于盲人的眼睛。他们依次扶着前面人的肩膀,就这样走村串户说书。他们走路一怕路不平,二怕进门碰头。

        那时的农村,没有通电,最激动人心的娱乐除了看戏就是听说书了,每逢庄里有人家里说平安书的时候,听名是说书,实则是为还口愿。庄户人家过光景,离不开耕种,每家都不可缺少养牛喂驴这样大牲口,真是捉金当宝。人生人都怕死人,畜口跟人一样,产犊诞驹常有不顺的时候,农人咯噔一下跪在“圈神”之前,念念有词祈祷,随口许愿:只要保佑牲灵能顺生落地,来年给圈神老家说本书。受苦人说话算数,万不敢失信欺天。次年这天一到,请书匠上门说书。极平常的事。事主提前得备办米斗米升用来插牌位,黄底朱砂写“圈神之位”,两张黄纸剪成长擎。灶台置一小方桌,设米斗为神坛,中间插上圈神牌位,两边分别竖黄裱纸剪的长擎,三柱香。书匠跪在地上,弹着三弦,念叨说的都是敬神的话。事主陪跪在侧,一边烧黄裱纸一边磕头。

      我们小孩在一旁无聊的看着,对这些毫无兴趣,期待仪式早些结束,开始说他们想听的书。请来的书匠一般坐在炕上的高凳子上,怀抱琵琶或者三弦,绑有“麻喳喳”的手激情弹着弦,另一只手上下快速地拨弄弦线,腿上绑的刷板均匀拍打,神采飞扬的说着精彩的故事段子,内容不外乎公案、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有时也唱一些好听的曲子。

        炕上、锅台边、炕栏上、地上、门槛上,来听书的人要么坐、要么蹲或站,所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书匠,众人的情绪随着书匠淋漓尽致的表演而起落。有人听着《花柳记》这样苦书会抹眼泪。

        那时的我每次总是听得如痴如醉,感觉这便是最幸福的事了。至今书匠说书的动作、腔调、乐声记忆犹新。好多说书都有开场白,我现在都清楚记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当时只是感觉很美的说词,到后来才发现这原来是唐诗。

        像“一人一马一杆枪,二郎担山赶太阳,三人哭活紫荆树,四马投唐小秦王。五郎出家在太行,镇守三关杨六郎,七郎死在法标上,八仙过海各逞强。九里山上活埋母,十里埋伏楚霸王,十一征东薛仁贵,十二刘秀走南阳……”这样高亢、折转、悲切激昂的书词永远都不会忘记了。怀念听书、怀念那些逝去的美好。

相关文章

  • 童年记忆之听书

    文/闫小东 小时候村里经常来一些盲人书匠说书,叫盲人宣传队。几个人想跟着走,最前面有一个看的见的残疾人引路...

  • 童年之记忆

    关于童年我印象最深的记忆:大年初一登高祈福父母带我去爬全是山路的太子山,爬了一半就想撤,父母一人一只手架着我爬了全...

  • 童年记忆之看戏

    童年的记忆中看戏是一件让人非常兴奋的事情。每次庄里唱戏,我总是早早吃过饭就去占个好位置。村庙下面的空地上临时...

  • 童年记忆之狗尾草

    童年记忆之狗尾草 文/柳十二郎 鄚州大西洼,空旷看高低, 盐碱不纳苗,青黄说贫瘠。 凹凸少见花,光秃青稞稀, 唯有...

  • 记忆之河-童年

    周一跟心理医生聊天,让我想起了童年很多美好的故事。 十岁之前家住在农村,那时候父母是人参大王,最早的一批个体户,也...

  • 童年记忆之穿衣

    据母亲说,我幼时特别会作,不多的几件衣服挂在炕边她的陪嫁木箱上。我天亮睁眼就跑出去玩,每回家一次就要换一...

  • 夹竹桃之童年记忆

    出去买东西,街角的一隅发现一株夹竹桃,好似久别故人,亲切里带着无以言传的感情,忍不住来到它面前,拍个照,就这样唤醒...

  • 【童年记忆之工分】

    【童年记忆之工分】 有些历史应该被记住,它是一座不停自鸣的警钟,时时刻刻告诫来者,“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任何让人饿...

  • 读书之童年记忆

    小时候,妈妈喜欢看书,而我特别喜欢妈妈的书。因为那个时候还没开始认字,所以翻来翻去只是看图。妈妈担心我把书...

  • 童年记忆之——电视

    说到电视很多年轻的朋友恐怕会嗤之以鼻,现在谁还看电视啊?一部手机什么都解决了。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电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童年记忆之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pu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