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
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什么是“禅定”?一心审考为禅,息虑凝心为定,以静坐敛心,久之达到身心安稳,观照明净的境地,即为禅定,再则,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禅”,在梵语的意思是“安静的沉思”,即是人在清醒时,在坐定中静下心来,把心里的杂念清掉,保持头脑里没念头,敛心专注,进入到禅定中。
通俗地说,禅定的境界,不是听不见,看不到了,只是所有的声、色,所有的喜爱或讨厌的东西都不能引起感情的波动,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自己思想的主人,摄集散乱,专注一境,证明事物的真如实相。
禅定(止观)是佛教六度中的第五度,禅定度。
禅宗,直指人心,唯论见性,见性成佛。
禅者,自性不动,心念不起,由空入静,于坐立卧行,生活点滴中,静思明了自心本性本来光明清静,内观妙法,向心灵的内部观照到的高妙的景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禅道可养生,久习之下,可以健身、益智、增慧。
四禅八定九住,打坐,静思,冥想,禅心禅意,化作经幡摇曳飞,看清世间万物,来到一个净土的世界——禅定,无意念的内在宁静状态,与宇宙的本相合二为一,忘记自己忘记时间,毫不费力,没有分别心,没有妄想,没有执着,内心清静,心无挂碍,是人生最快乐的存在状态。
禅定,念念即觉,念念流过不执着,念念观照,念念平等无分别,从身受念处的感受,知观止观,不断地加深、精进。
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不着相,真空绝相,身心坦然。
莫道学佛开悟易,雪染霜欺见性难,人生经历,都是明心见性的证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