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映畫 No.1【俱舍】巫塔 原创
《西游记》第一回里,美猴王“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原来他“有一点远虑”,预感“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当听闻“佛与仙与神圣三者”“不生不灭”时,则“满心欢喜”,勇决上路寻访了。
在南赡部洲地界,他拿住一个人,“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开始“学人礼,学人话”。
透过美猴王之眼看世人,穿着衣裳、有行为规矩、能语言交流的,大体看起来就是人了。
明崇祯本 |明世德堂本美猴王“弃了筏子,跳上岸来”,海边之人见了,皆以为奇,“四散奔逃”。
其实,人类之间也因彼此差异而称奇,“冠裳结束殊俗异制,虬髯碧眼奇形诡态,国国不同”。
《职贡图》绘有各国来朝使者立像12人,侧身向左,双手收于袖笼或交叠于前胸。身后有楷书榜题,细说他们的国名、地理、风俗及纳贡,像是一本说明书。
职贡图01 职贡图02 职贡图03人们往往习惯从旁边打量他人,从旁边,就不会打扰到他,他做了什么,全在“你”眼里,他看不到一旁的“你”,也就无需为“你”表演。
画家常常是这样的隐身人,他安静地藏在一边,观察他人的一言一行,悄悄跟着他们走,倾听着他们的动静,不“看”他们的脸,只描摹他们的背影、侧身、埋头、望远……这些真实而自然的状态。
金农的一套人物山水图册中,有礼佛居士、秋林文士、策杖旅人,更有“昔年曾见”之“意中人”,均为或跪或立的侧面身形;亦有荷塘长亭里“记得那人同坐”的形单影只,背对着观者。
金农《人物山水图册》那一日,美猴王初闻跳出轮回之法,打算第二天就走,因众猴设宴相送,才推迟了一天。仙酒仙肴痛饮一日后,美猴王早起,让“小的们”用枯松编了筏子,取了竹竿做篙,“收拾些果品之类”,就辞别了。
他“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舍筏上岸便遇见了人。
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楷书“人”字是看不出人样儿的,要看甲骨文才行。
甲骨文里的人,面向左站着,上端是头部,延展下来的一笔是胳膊;转折笔的前半段是上半身,后半段是并立成一笔的双腿。金文、小篆里的人和甲骨文基本一致。最早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中的女子,侧面,细腰,左向而立,非常符合甲骨文的设计,不知是否“昔年曾见”?
人在文字绵延变迁的历史里,“人”一开始就被记录、提炼成了侧面形象,画家视野亦如是,人是这样看他人,人也这样看自己。
俱舍公众号
版权声明: 本文为【俱舍】原创作品,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俱舍茶集”(kosatea),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更多原创内容,欢迎关注“俱舍茶集”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