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1级传播学
《乡土中国》礼与法 4/8

《乡土中国》礼与法 4/8

作者: 21雷晓滨 | 来源:发表于2023-04-24 12:45 被阅读0次
《乡土中国》

读了费老的《乡土中国》。读罢,感触颇深。虽在读的过程中似懂非懂,可书中描绘的体系的确解答了我对中国社会现象的困惑,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中西方的社公差异也更易理解了。正如书中所言:"历史对于个人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

文中最先引发深思的概念是一一礼。

礼的存在于传统社会是合理且适用的,但对于现代社会是不合适的。传统社会的组成基本单位是乡村,在作者看来,它是近乎不流动的,是静止的。是"熟人社会"人们靠经验形成的规则"礼相处。所以年长的人更有威望。常常当起仲裁者。而现代社会是流动的。陌生人间的相处仅靠经验形成的礼来维系,是无力的。经验适用于静止不变的情况。所以依靠客观价值存在的法,便诞生了,而仲载者也成了法律之下的法官。

但如今,法似乎没有礼那样深入人心。而法律以外的规则一礼。在偏远地区便成了"私法"所以法律教育仍需深入,随着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联序也会越来越好。认知差异是为了更好的"求同"。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中西家庭的差异。乡土社会中的家表现出很强的差序格局特性。家没有明显界限、父母子女是家,者加上爷爷奶奶也是家。家更像氏族。家族的主轴是纵向的,不局限于个体间的,其目的是延续家族。是有集体主义色彩的。故个人的私情在其中受到了限制。

而西方的家是有明显界限的。父母与子女便是家,若子女成家,那便是两个家。家庭成员间的连系是靠情,其主要目的是生育。所以当女子可进行生育时,便从父母脱离,成了另一个家。家庭的主轴主要是是夫妇。它更是横向的。强调个体间,是有个人主义色彩的。小家的差异造成了大国间的差。如:疫情期间,我们的家族有集体主义色彩,整个国家也是。国家利益大于一切。所以全民团结上下一心。共同抗夜。而西方国家个人主义色彩浓重、个人的"自由民主"似乎大于国家整体利益。所以,我们抗疫,而他们"抗议"所以读书时要知识与例子结合就如华罗

庚先生所说:"先把书读,再把书读厚"当我们理解书中的知识与观点,自然可用它来分析无数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乡土中国》带给我的,远不反如此。更有作者客观的观世态度。

相关文章

  • 礼与法 读《乡土中国》报告

    礼与法 读《乡土中国》报告 社会学确实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作为初学者的我要做出一篇读书报告只觉无从下手,无奈只能向前...

  •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2018.08.11 社科4号大厦.沈阳梦想 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 看完了《乡土中国》,...

  • 《乡土中国》:社会进步,人类真的更快乐了吗?

    《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以“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等篇章为基础,展开了对乡土社会下的礼...

  • 乡土中国中的“礼”在当代的现实意义180243曾诺妍

    乡土中国中的“礼”在当代的现实意义近期我们阅读了费孝通先生于解放前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写下的著作《乡土中国》,从中受...

  • 法与礼

    3.21《论语》法与礼 管理经常会存在并且有用好也有用不好的制度~罚与奖。 更多的时候员工害怕的都是被罚,因此...

  • 法与礼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 读书笔记|《乡土中国》(三)

    《乡土中国》费孝通 礼治秩序 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比如说浸猪笼。...

  • 2023-01-14《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作者:瞿同祖 礼与法的差异 中国的法律系统基尼了一个儒家化的过程,儒家的核心理念是”礼“,而”礼“是维护社会差异的...

  • ”乡土中国“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乡土性并不是说中国社会是以农村为主的社会,而是在说中国社会结构上呈现出乡土性的气息,这点与欧美...

  • 《乡土中国》读后⑥

    好久没有更新《乡土中国》系列了,今天来聊聊接下来的章节,礼治秩序。 要了解礼治秩序,首先了解一下礼。什么是礼?费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中国》礼与法 4/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yu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