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欲仁,斯仁至矣

作者: vivi_c24a | 来源:发表于2021-02-01 23:12 被阅读0次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真的很远吗?真的很难吗?我只要想到仁,我就已经具备仁了。”

            孔子既提昌通过学习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不否认可以通过顿悟而忽然明白某些道理。比如他说不断地学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渐渐地学,一步一个脚印。但是孔子突然说这么一句“ 我欲仁,斯人至矣” ,可以说是顿悟。既然要求仁,那么按照仁的标准去做事就成功了,也就是说人仁是一种向上的状态。当某个人在某一刻心念一起,突然想做一个好人的时候,那一刻就是仁。

            仁到底难在哪里,一时的仁不算难,难在保持。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具备这样一个特征,既难也不难。我们做事要把握度,要合适,更能够坚持。不要觉得孔子讲的东西我们都做不到,其实只要我们想做,去做,就能做到。

    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①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①注:“取”通“娶”,见《论语集释》。

            孔子在陈国做官。陈司败是陈国的司寇。有一天陈司败问孔子:“鲁国的国君,鲁昭公知礼吗?孔子说:“ 知礼!” 孔子走了,陈司败在门口给巫马期作揖,让他进去,说:“ 我听说君子群而不党,不党意味着人不可以结党营私,难道君子也结党营私吗?鲁昭公娶了吴国的一个女子,而吴国是太伯之后,鲁国是周公之后,都姓姬。他们跟武王姬发一个姓,同姓不能婚娶,这不合礼法。鲁昭公为了遮掩,不把自己的老婆叫做吴姬,而叫吴孟子,欲盖弥彰。如果说鲁昭公知礼,那谁不知道礼?” 

          巫马期回来以后告诉孔子说:“ 陈司败说你这事做的不对,鲁昭公不知礼,你非得说他知礼。孔子说:“ 我真幸运,只要我有错,别人就一定会告诉我。”

              孔子的回答隐藏着三层不同的道理:

    ①臣为君隐,要维护国家的形象。

    ②闻过则喜,苟有过,人必告知。

    ③勇于承担责任和错误。

            孔子做到了遵守本分,如果孔子在鲁国可以进言批评鲁君不知礼,但它作为鲁国人到了陈国,别人指责自己的国君,孔子就有责任替鲁君扛下指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欲仁,斯仁至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ce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