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到底什么是发散思维

到底什么是发散思维

作者: 李成__北京 | 来源:发表于2024-07-08 21:08 被阅读0次

    到底什么是发散思维

    1. 集中思维,是掌握抽象概念套路,以及使用这些概念和套路的思维,特点是每次专注于一点,是局部的思维。

    2. 集中思维有个缺陷 —— 容易陷入思维定势。

    3. 发散思维是个全局性的思维,往往能把新想法和一个意想不到的知识联系起来,绕过思维定势。

    能在两分钟内写下砖头的50种不同用法的“发散思维”,是不是就比老老实实把数学题做对的“普通思维”高级呢?

    从常识判断,总觉得能把题做对的人更有用。可是你考察各种发明创造的传说,最后关键的那一步,似乎又的确是发散思维的作用。蒂姆·哈福德的《混乱》,其中有个概念叫“任意的震动”,说的就是偶尔的分心有利于发挥创造力。

    那么发散思维,和把题做对的这种思维 —— 不妨称之为“集中思维” —— 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算数之心:怎样在数学和工程出色》(A Mind For Numbers: How to Excel at Math and Science (Even If You Flunked Algebra)),作者是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

    这些内容还没有变成人人皆知的常识,但又能代表科学家的共识,所以特别值得讲。

    “集中思维”。这就是老老实实做数学题的思维。一个外部信息进来,立即在大脑中给这个信息定位,专注思考,快速处理,这就是集中思维。比如让你算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你根本就不会分心,拿过来就算。你头脑里已经有现成的乘法口诀 —— 也就是套路,你把这些套路自动使上,很快就能得到答案。

    再比如你读书看到一个从未听说过的新名词,为了理解这个名词的意思,你就不得不一字一句地读书中的内容。这时候你的思想集中在这个概念上,根本没有什么余地分心,这也是集中思维。

    集中思维需要专注。在处理抽象的问题,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则做事,或者对什么东西进行解码,探究事物背后的本质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是一台单进程计算机,任何分心都会降低效率。

    “专注”,可以说是大脑的基本功。不能专注思考就不能掌握操作规则和理解抽象概念。想要在任何脑力领域有所成就就非得从小训练专注的功夫,在理工科上更是如此,就好像古代大儒们“养气”一样。人长时间专注做一件事会感到劳累,除非你特别厉害,能进入“心流的状态” —— 但即便如此,大脑集中思考时总是更消耗能量,就好像一台发热到让风扇嗡嗡作响的电脑。功夫浅的人需要意志力来强迫自己专注。

    但是集中思维有个很大的局限性,需要用发散思维来弥补。两张图来说明这个问题。

    把人脑处理新想法的过程想象成一个弹球游戏。上面两张图中的大脑边上有个弹簧,新想法就好比是一个球,弹簧把球弹入大脑。

    左边这个大脑进行的就是集中思维。球进来以后迅速到了大脑前方的区域,那里有些路线是加亮的,表示是高速公路,相当于大脑中现成的套路,比如说乘法口诀。集中思维是把新想法集中在大脑中的一个特定区域处理。小球就一直在那里打转,如果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在那里,那大脑很快就能解决它。

    专业水平越高的人,越容易发生这样的集中思维。这是因为你的大脑中有很多现成的高速公路,什么新想法进来马上就能被这些高速公路传递到特定的区域里去,这就是“套路深”的好处。

    而集中思维的弊端就在于,如果问题的答案不在小球一开始进入的区域,你就很难找到答案了。比如还是这张图,左后方黑色线条围起来一个区域,答案其实在那里。如果我们头脑中的高速公路一上来就把小球送入正前方的红色区域打转,那就怎么也找不到正确答案。

    发散思维就如同右边那个大脑。没有那么多高速公路,大脑对新想法的限制是很松散的,小球进来以后到处乱窜,哪个区域都可能去到,那么有时候就有可能路过正确答案所在的区域。所以发散思维是一种全局思维,的确有点天马行空甚至是胡思乱想的意思。

    集中思维的这个弊端,有个专门的名词,叫“Einstellung Effect”,也就是“ 定势效应 ”。这个定势效应就是当局者迷,头脑里边已经存在很多定势,一个想法产生后,首先会把它直接放到我们那个定势区里,用现有的套路去琢磨它。但可能琢磨半天也找不到答案,因为这个答案其实在“灯火阑珊处”。

    举个例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答案很简单,把两个三角形的斜边拼接在一起就是个正方形。

    如果你做这件事做得很熟练了,那么“把斜边拼在一起”,就成了你头脑中的一个套路。给你三角形,你首先就想到拼斜边。这就是集中思维,它能保证你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快速找到答案。

    现在新问题来了,四个三角形,怎么拼成一个正方形呢?如果你使用集中思维,根据套路还是去拼斜边,你就无法得到正确答案 ——

    这时候就需要运用发散思维,从定势里面释放出来,让小球去别的区域找找答案……换个角度,这时候应该把直角边拼在一起。

    这就是“跳出思维定势解决问题”。当然这个所谓“发散”,所谓“跳出”,前提是你已经有了一个思维定势。在这个简单例子里,“拼斜边”这个思维定势其实并不强,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四个三角形的解法。但是对更难的题目,特别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专家往往会有很强烈的思维定势,那么主动进行发散思维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

    你可能需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出去散散步,你可能需要找个人讨论,总之就是要主动停止集中思维,先把想法放下,去期待发散思维。

    评论

    所谓“发散思维”其实一点都不神秘。“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无非就是人脑的两种工作模式,都需要下功夫训练才能发挥作用。

    集中思维才是脑力工作者的本钱。只有集中思维才能掌握套路和抽象概念,才能让你的脑子里事先有一个“答案区”。如果根本就没有这个答案区,小球就算走遍全脑也没用。

    平时的学校教育,或者自己读书自学,的确都是专注于集中思维,可以说练的都是基本功。教育系统这么做也有道理,因为基本功特别容易考核!只要有大纲有套路,老师就容易出题,学生就容易备考,大家都方便。

    学校教育的缺陷在于如果只有这一身基本功而不会灵活运用,到了实际工作的时候可能就发挥不出来。这就好像一个人的身体特别好,各种武术套路都会,但是没打过仗!一旦真跟人交手就可能缺少想象力,不会应对突发情况和不熟悉的局面。

    可是话说回来,到底有多少人需要在工作中随时面对突发情况和不熟悉的局面?大多数工作无非就是循规蹈矩而已。也许只有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才需要发散思维。而且只要有了集中思维的基本功,想要发散一下其实并不难。

    发散思维,不应该指望在学校学,而应该自己主动实践。

    由此得到

    集中思维,是掌握抽象概念套路,以及使用这些概念和套路的思维,特点是每次专注于一点,是局部的思维。

    集中思维有个缺陷 —— 容易陷入思维定势。

    发散思维是个全局性的思维,往往能把新想法和一个意想不到的知识联系起来,绕过思维定势。

    最重要的一个教训,其实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合理使用自己的大脑。不要把大脑当成黑箱,不要以为大脑有多神秘,要把大脑当成工具!根据不同情况主动切换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

    关键词:主动。

    怎样才能发挥发散思维呢?

    1. 发散思维有个重大特点,那就是它可以在后台无意识地运行!我们在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时候,应该交替使用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集中思考一段时间就去做点别的,主动停止思考,把问题交给潜意识一段时间。

    2. 发散思维其实就是给大脑时间去建立新连接的过程。所以我们学习新技能的时候,练习中间的一小段“不练”的间隔期对大脑非常重要。学习知识并不是越快越好。复杂的技能需要时间间隔。

    1.什么都不想

    集中思维有个定势效应,容易陷在一处当局者迷。而这时候如果主动使用发散思维,跳出圈外来换个思路,最后往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那怎么跳出来呢?在哈福德的《混乱》这本书里知道一个办法是“任意的震动”,也就是随机地从外部寻找一个方向想问题。而在《算数之心》这本书里,总结的一个办法,是干脆什么都不想。

    这是因为发散思维有个重大特点,那就是它可以在后台无意识地运行!人的意识其实只是大脑中各种活动的一小部分,大脑中的神经元随时都在做你没有意识到的连接。有时候你明明没有在想那个问题,却突然获得了灵感 —— 也就是头脑中的“小球”自己就跑到答案所在的区域去了。

    比如数学家张益唐,他想出孪生素数猜想证明的关键一步时,可没有趴在桌子上做计算。根据报道,张益唐当时在朋友家做客,朋友说你能不能帮我去后院看看有没有鹿进来。张益唐就到后院边抽烟边散步,他想的是看看有没有鹿 —— 可是突然之间灵感就来了!

    张益唐没把这个灵感神秘化,他说“好的灵感离不开长期思考的积淀” —— 这其实就是必须先有大量的集中思维在大脑中做好各种储备。储备的想法多了以后,大脑自动就会做各种连接,也许某一个连接就把问题解决了。那一刻张益唐可能没有主动思考,但是他的大脑从未停止思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创新者说他们在散步、洗澡、看电影这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中突然获得灵感。史蒂文·约翰逊 (Steven Johnson)写的 《伟大创意的诞生》一书中,Johnson把这种发散思维获得的灵感称为“慢直觉(slow hunch)” —— 也就是说这个灵感不是轻易产生的,它要求你之前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花费了大量的集中思考的时间。

    在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时候,应该交替使用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集中思考一段时间就去做点别的,主动停止思考,把问题交给潜意识一段时间。整个的思考过程就好像是用砖头砌墙。集中式思维是让各种新想法新概念、各种套路在你的大脑里生根发芽,是形成砖头。而发散思维则是用水泥把砖头连接在一起。只有水泥没有砖头,只有砖头没有水泥都不行。

    爱迪生搞发明创造需要灵感,而且他主动寻求灵感。他发现自己在半睡半醒之间最容易出灵感,可是真睡着了又容易把灵感忘了,怎么办呢?爱迪生的做法是半躺在椅子上小睡,手里拿个球,一旦真的要睡着,手就会松开,球就会掉地上发出声响唤醒他!这时他就赶紧把刚才要睡还没睡那一刻的想法记下来。

    主动的发散思维,其实就是主动的“不思考”。奥克利说如果时间紧,比如说在开会途中需要调整思路,像卡尔森下国际象棋那样起来走几步也可以,实在不行哪怕闭会儿眼睛也能有点帮助。

    2.给点时间

    发散思维其实就是给大脑时间去建立新连接的过程。学习新知识也需要把新东西和大脑里已经有的东西连接起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发散思维,也需要时间。人脑不像计算机的存储器能瞬间记录信息,大脑是肉长的。这就好像砌墙,你有了砖头和水泥,总要再给点时间让水泥风干了,墙才能结实。

    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次学习新技能的时候总觉得很别扭,过段时间,哪怕是睡一觉或者隔一天不练,再拿起来感觉反而好多了。

    这一小段“不练”的间隔期对大脑非常重要。好比练举重,如果你每时每刻都举重,你的肌肉没有办法生长,总要停一段时间长肉。

    学习各种技能,有时候会遇到一个短暂的“平台期”。比如我记得当年学开车,一开始进步神速,过了一段时间,就感觉有几天虽然一直在练,但是水平不但没提高反而还下降了,怎么开都别扭 —— 这就是平台期。这个平台期其实是大脑内部正在忙着建立新连接的时期,不是没有进步,后台正在重组!学钢琴就有这样的体会,一首很难的曲子练了几个小时怎么练也练不好,结果睡一觉第二天自动就会了。

    学习知识并不是越快越好。复杂的技能需要时间间隔。

    3.两种工作记忆

    “短期工作记忆”相当于计算机内存,是完成一项具体工作的时候大脑随时使用的记忆。“长期工作记忆”相当于硬盘,是我们平时的知识储备。

    人的短期工作记忆能力非常有限,现在的公式是一般人只能同时考虑四个东西。这四个东西最好都是跟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这就是为什么要专注。

    所谓学习,就是把进入到大脑的短期工作记忆的内容强化吸收,写进长期工作记忆之中的过程。所谓创新,就是把长期工作记忆中的相关内容调出来,放在短期工作记忆里跟新信息形成配合的过程。

    集中思维,就是在此时此刻的短期工作记忆里强化这个新信息。而发散思维,就是短期工作记忆和长期工作记忆之间的通道。

    评论

    对脑力工作者来说,“劳逸结合”这个词根本不适用。如果以科研为生,你可能早就意识到了,科学家根本没有真正休息的时候。每时每刻都在想问题。如果不搞科研,但是经常跟科学家聊天的话,可能会发现他有时候说着说着就走神了 —— 他又想到他的问题上去了。搞物理的人不应该开手动挡车,因为在路上太容易走神了。

    如果真的深入到一个问题中去,表现出来就是心事重重。就好像正在经历什么人生巨变一样,不想这个问题都不可能。也只有进入这样的状态,灵感才可能来找你。

    主动切换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对老百姓来说难处也许在于怎么专注于集中思维,对职业选手来说关键却在于学会暂时不思考。

    由此得到

    不论你是想消化吸收新知识还是想从旧知识里获得灵感,你都需要发散思维。

    高手会主动交替使用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需要时间……一个好办法是睡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到底什么是发散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da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