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每个人都应该读的战争回忆录
它的作者:伊斯梅尔.比亚
故事发生的地点:塞拉利昂(电影《血钻》的发生地及背景)
(读后感的作用不是让人产生共鸣,而是引导一个人用自己视角的去读这本书)
伊斯梅尔,一个幸运的男孩,他的幸运一是得以在战争中生存,二是对那段记忆的清晰还原和陈述。
塞拉利昂,一个遥远的国度,战争好像永远只存在历史书和新闻当中的异国他乡。
伊斯梅尔的故乡是西非塞拉利昂,在那儿估计至少有5万人死在1991至2002年之间的内战。在这场战争当中,12岁的伊斯梅尔从一个迷恋街舞、爱搞恶作剧的普通小男孩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为了躲避叛军他只得流浪在非洲的沙漠和丛林中。几个月之后,他被叛军发现,被迫成为了一名年仅13岁的职业军人。从此,天真无邪的儿童,一朝之间成为草菅人命的杀人机器。为了生存,他过着杀人不眨眼的血腥生活,前途与希望似乎已是不可能的奢求。伊斯梅尔的幸运,在于他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救助下开始正常生活,并在美国完成学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提笔将当年经历一一据实写下,以过来人身分自诉遭遇、呈现了第一手讯息,成就了这本震撼人心的“童兵”自传。(简介转自网络)
几段摘抄:
1、那天晚上,我平生第一次领悟到,只有人与其精神的存在,才能赋予一个镇子生命。这么多人离去之后,镇子一下子变得可怖,夜黑洞洞的,安静得让人不寒而栗,难以忍受。正常情况下,太阳落山之后,蛐蛐和鸟儿会唱个不停,但这时却没了生息。天很快就黑了下来。月亮隐身,空气凝滞,仿佛大自然也对着在发生的惨剧充满了畏惧。
2、每当我问起塞拉利昂在一九六一年独立时是什么样子,我父亲就会这样讲。塞拉利昂自一八〇八年起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密尔顿.马尔盖爵士是第一任总理,在塞拉利昂人民党的政旗下执政,直到一九六四年去世。继任的是他的同父异母弟弟阿尔伯特.马尔盖爵士,在位至一九六七年。这一年,全国人民大会党领导人史蒂文斯赢得选举,随后发生了军事政变。史蒂文斯于一九六八年再次掌权,数年之后宣布国家实行一党制,全国人民大会党为唯一合法党派。从此以后,我父亲所说的“腐败政治”开始了。我在想,对于这场我正在躲避的战争,父亲会有何感言呢?我从前听大人说,这是一场革命战争,目的是把人民从腐败政府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但枪杀无辜百姓,小孩子,甚至小女孩的解放运动,这算是哪门子的解放?没有人来回答这些问题,我的头脑里装满了残酷的景象,沉重得无法忍受。
3、我们刚通过开阔地,叛匪就派人来追赶跑进树丛的人。他们一边追一边朝我们射击。我们一口气跑了一个小时。竟然能以这么快的速度连续跑这么长时间,真是不可思议。我汗都没出,也不觉得累。朱尼尔跑在我前面,跟在塔洛伊后面。每隔几秒钟,我哥哥都会喊我的名字,确认我没有被落下。我能听出他声音中的那 种悲伤。我回答他的时候,声音有些颤抖。他们呼吸粗重。有一个人还在嘶嘶抽泣,忍住不哭出声。塔洛伊从小就跑得快。但那天晚上,我们都能赶得上他。叛匪追赶一个多小时之后放弃,返回了马特卢章。我们则继续赶路。
4、伊玛目向我母亲招手,让她把我抱给他。那是我第一次到屋外。母亲跪在伊玛目面前,把我呈送给他。他从葫芦里倒出些水,抹在我的额头上,又背诵了几段经文,最后宣布了我的名字。“他的名字是伊斯梅尔。”众人一齐鼓掌。妇女们唱起歌跳起舞。母亲把我传给父亲,父亲把我高高举过头顶,然后传给在场的每个人。我正式成为社区的一员,为大家共同拥有,共同爱护。食物放在大盘子里端出来了。年长者先享用,从同一个盘中取食。然后是男人,接着是男孩,再下来轮到妇女和女孩。宴席之后是唱歌和跳舞。欢庆活动当中,我被交给已不能跳舞的老年妇女照看。她们抱着我,对我笑,还称我“小丈夫”。她们给我讲社区里的故事。我一笑,她们就说:“他喜欢听故事。哟,你可生对地方了。”
5、从心理上、体力上和感情上来说,旅途中让我最感不安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哪里才是目的地。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我感到自己一次次地从头开始。我一直处于动荡中,总是在旅途上。
6、战争的恶果之一,就是人们不再互相信任,每个陌生人都成了敌人。即使相识的人交往或交谈时也会极其小心。
7、早晨我们向帮我们安葬赛义杜的人表示感谢。“你们要永远记住他埋葬的地方,” 一个人说。我点头,但我知道回到这个村的可能性十分渺茫,因为未来由不得我们。我们只知道设法活下去。 我们离开村子时,所有村民都列队送我们走。我被吓坏了,因为这个场面让我想起了我们跟在赛义杜的遗体后面穿过村子的情景。我们经过村边的墓园,走上通往我们希望与家人团聚的村庄的那条路。阳光洒在墓地上,一阵微风吹过,环绕墓穴的树木摇曳着。我感觉脊背上剌骨的寒意,像有人轻轻地吹了一口气。村子里一缕炊烟升上天空。我一直看着那烟柱渐渐散去。我们与朋友永别了,或者如外婆所说,“他在这个世界上的短暂旅程结束了。”而我们还要走下去。我们离开时都哭了。雄鸡的晨鸣已经结束,村里显得更加寂静。这寂静似乎在问,下一个离开我们的会是谁?我们互相注视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在我们的眼睛里。我们走得很快,好像要追赶白天的脚步,害怕黑夜的降临会翻开我们生命中无常的一页。
8、我们一路前行,攻占的村庄成为我们的基地,睡觉的森林成了我的家。我所在的小分队就是我的家庭,枪是我的供养者和保护人,我的准则是,要么杀人,要么被杀。我的思想深度到此为止。 战斗进行了两年多,杀人成了家常便饭。我对谁都没有同情。童年在不知不觉中离我而去,我的心似乎已结成冰。看到日月交替, 我知道何时是白天,何时是黑夜。但至于是星期天还是星期五,我浑然不知。
9、下午四点左右,汽车到达终点站坎比亚镇。从离开城市之后, 我第一次见到有些旅客的脸上松弛了一些。但很快,我们的脸又紧张起来,因为移民官也要我们交钱才能过境,大家都抱怨着,手伸进袜子、裤兜、头巾里掏出剩下的钱。一个带着两个七岁孩子 的妇女向军官哀求,她需要钱在科纳克里喂养孩子。那人伸开着手,冲她嚷嚷,叫她滚一边去。塞拉利昂人竟伸手向因战争而逃难的人要钱,真让我憎恶。这不是趁火打劫嘛!离开这个国家,为什么还要付钱?我只是心里想想,但不敢去争吵。我不得不交钱了事。移民官要三百利昂,才给在护照上盖一个离境章。这笔钱相当于两个月的薪水。
10、说起刚刚的遭遇,我们哈哈大笑,为了不哭出来。
几点感受:
1、战争从未走远,与宁静的生活可能只是一墙之隔。
2、每个人都是可以被改造的。
3、相信生活,认真感受生活的人,都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让我们记住作者的名字——
伊斯梅尔.比亚
我们会铭记你的童年
珍惜生活、善待儿童、珍惜和平
愿每个人都能理解和平与爱的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