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家里学习吗?
身边好多孩子的家长或是亲朋好友都时常在抱怨:孩子回家不愿意学习。
每到这时,我都会反问一句:“你在家里学习吗”?大多数家长都沉默。
孩子小的时候要通过家长的引导来认识这个世界,包括学习的方式。家长在家从来不学习、不看书,每天不是打麻将就是玩游戏,孩子在家从来没有感受过学习的气氛,却被要求学学学,这种要求是不被孩子的认知系统接受的。
学校是个学习群体集中、学习氛围浓厚的地方。孩子在这里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学习”。
而回到家里,完全没有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影响孩子,一般孩子不会自发的去打开书本学习,这时家长严辞要求孩子去学习,即使孩子有行动但内心却是抗拒的,一般这样的孩子心里会萌发出这样的想法:学习是给家长学的。当这种想法成为定式,孩子也会觉得学习是给老师学的——就不是给自己学的。
在学习的孩子中,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所有的作业都为了应付检查,这样的孩子学习的动机是外在的,要么怕挨老师家长批评,要么想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还有一种孩子是真的喜欢学习,无论作业有没有人检查都会认真完成,学习好像是他与生具来的一种能力,什么问题都要研究明白,这样的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会走得很远。
现在的《课标》里明确提出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所以现在好多教师都从原来的课堂主角退居到二线,让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每堂课都要花心思琢磨怎样能把课堂知识引到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上,在课堂上尽量让孩子们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问题来了,孩子尽管在学校有很充分的学习体验,可是一回到家,家长的话题不是今天输赢多少钱,便是东家长西家短,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学习的那根弦就放松了,学校的体验在家里不能得到延伸,就会发生“孩子在家里不愿学习”的情况。
所以,想让孩子在家和在学校一样喜欢学习的家长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从“交流”开始
当然,这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很难,有些家长好几十年没摸书本,如今已经追赶不上孩子学习的脚步,还有的家长工作太忙实在没有时间陪孩子学习,那么,家长们不妨从这里试一下。
从“交流”开始。
想获得“认同感”应该是人的天性,小孩子也不列外。孩子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中,会有高兴的事,也会有难过的事,家长们下班后,可以坐下来和孩子聊聊他一天当中发生的事情,或是让孩子倾诉自己的感受,而家长只需做好一个面带微笑的倾听者就好。
间或的对孩子的情绪表示认同,高兴的时候跟着一起笑,生气的时候给予一个拥抱。当家长与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时,孩子内心会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
这时你温柔的说一句:“宝贝儿,学习的时间到了。”相信孩子会高高兴兴的去完成作业。当这种交流成为习惯,家长也会看到孩子更大的转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