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干旱了好几个月,夏、秋两季几乎没有下过什么雨。这几天终于迎来了冬雨,而且是冻雨,雨夹着雪。
上午外出办事时,在一背街小巷看到有户人家用塑料桶子在接楼顶滴下来的雨水,这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老家人接屋檐水的情景。
老家地处湘南的小山村,属于丘陵地区,那里没有稍高一点的山,所以没有清澈的泉水,也没有水井,想要喝井水要到近一公里外的村子去挑,老家人整日忙于农事,除了“双抢”期间,生产队每天上午和下午会各安排一个半劳力(妇女或中小学生)去挑一担井水给烈日下出工的社员们解渴,其余时间从来没有人会挑井水喝,所以经年累月老家人喝的都是离屋场还的池塘里的水,其水质毫无疑问是差的。要是遇上像今年这样天旱的年份,喝塘水有时都困难。
七十年代中期,在城坪水库未修好之前,老家其实是个缺水之地。到了干旱季节,还常会发生争水的纠纷,甚至打架斗殴。
小时候,每遇到连续下大雨,家家户户都有接屋顶瓦槽里流水的习惯。每次大雨下了一阵之后,屋顶上的瓦被雨水冲洗干净了,各家各户就会拿出家里的水桶、脸盆,甚至铁锅,可以说是家里能装水的坛坛罐罐都会拿出来放到室外,对准屋顶瓦槽流下的地方,接住流下的雨水。我们老家人把这种水叫做屋檐水,那些接屋檐水的坛坛罐罐也就成了那时村里各家各户的天然水缸。
别看每条瓦槽流下的屋檐水量不是很大,但聚小成多,特别是两间房子交汇处两边的瓦槽全部汇合在一起,水流量就会很大,这条房屋交汇处的瓦槽因接受的水流量大,不能用普通的青瓦做瓦槽,而是用一种槽较深的沟瓦做槽瓦,这样可以避免下大雨时水流过大过急出现漏水的情况。
每家每户接下来的屋檐水虽然像山泉水一样清澈,不会用来烧茶煮饭炒菜,但会用来洗衣、洗菜,用来煮猪潲牛潲,也会烧热用来洗脸、洗澡。夏天傍晚要是下大雨,有的成年男性不会直接站在屋檐水流下的地方冲凉。
很小的时候,每遇到下雨天每家每户接屋檐水时就觉得好玩,还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玩水,用那种小楠竹自制的简易水枪,从接屋檐水的桶(缸)里吸满水,然后站在自家的阶基(老家的方言,就是屋外的走廊)上用“水枪”对射,每次都要直到大人出来干涉才会“停战”。
后来,年龄稍大一点了,更喜欢下雨接屋檐水,每次不要母亲吩咐,就会主动拿出家里的坛坛罐罐,对准流水的瓦槽摆成一条线接水,这样就可以免除到池塘挑水之劳。
那时候老家资源匮乏,家家户户对接到的屋檐水都特别珍惜,舍不得乱用,有时停雨后几天了家里还在用之前接下来的屋檐水,有的甚至还循环利用,生怕浪费。
自从离老家10余公里修建一夜中型水库,水渠将水送到我们村里后,村里缺水的问题才得到缓解。如今,村里不少农户家已经用上自来水,很多新砌的房屋都是平顶,屋顶的水不再通过瓦槽流下,而是用排水管直接接到地沟了,屋檐水少了,接屋檐水也成为历史,成为我们那一代人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