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亲节特刊:怎样拥有不缺席的力量? 二阶思维:聪明人是

父亲节特刊:怎样拥有不缺席的力量? 二阶思维:聪明人是

作者: 李成__北京 | 来源:发表于2024-07-08 20:44 被阅读0次

知识点一:

父亲节特刊:怎样拥有不缺席的力量?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

首先,父亲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始终陪在孩子身边。做到不缺席,是成为一个好父亲最重要的前提。其次,父亲最大的价值在于,更能提供一个让孩子安全犯错的环境。因此,作为父亲,可以多鼓励孩子尝试他们不是很擅长的事,并且陪伴他们在逆境中成长。

一句描述父母的话,是这么说的。

真正健康而美丽的人格,一定是雌雄同体的。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艺术品,莫过于英气逼人的母亲和温情脉脉的父亲。

这句话说的,恰恰和好多人认为的父爱如山不太一样。它强调的,是父亲这个角色中,柔软的一面。

《何以为父》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位精神分析学家,迈克尔·J.戴蒙德。

一个好父亲,至少要满足这么三个条件。

首先,好父亲多少带点孩子气。你不用想着非得为孩子做点什么,假如做不了,就陪着孩子一起玩耍。

其次,好父亲未必严厉,他往往是温情脉脉的,美丽的人格,都是雌雄同体的。

最后,好父亲一定不拧巴。不是说一个人成为父亲之后,就必须得变成某个特定的样子。而是你在保持自我的同时,又承担了父亲的角色。换句话说,父亲不一定非得严肃,不一定非得扮演大山。父亲的父字,就像一双手举着两根棍子。但是,注意,只是举着,那个棍子不是还没打下去吗?打下去,这个字就不念父了。父亲大可不必刻意严厉,不必整天说教。当爹的,不用强行塑造爹味儿。

作为父亲,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呢?按照《何以为父》中的观点,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都陪伴在孩子身边。没错,能做到不缺席,是成为一个好父亲最重要的前提。

法国记者叫马修·阿伦,跟踪调查一起入狱案件的时候发现,在美国的监狱里,很多穷凶极恶的犯人,都特别看重母亲节这个日子。每逢母亲节,很多人还会想方设法为母亲准备一份礼物。但父亲节,压根就没人提,就好像这个日子不存在一样。

为什么?美国司法部在1988年发布过一组数据,有63%的自杀者,来自缺失父亲的家庭。70%的少年犯,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当然,这是很久以前的数据,根据最新的统计,单亲家庭孩子在各方面呈现出的数据,已经与双亲家庭差不多。但是,父亲缺席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加拿大有个组织,叫父亲参与研究联盟。他们早前做过一份统计,发现在父亲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在耐挫力、抗压力,以及控制情绪的能力上,都比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要高一点。

仅仅是陪伴就够了吗?这个要求未免太低了吧?你可能就把这个事给想简单了。

这个事的难度,不在于搞懂宏观道理,而在于,抗拒微观影响。也就是,道理层面我都理解,但是,具体到行动,总有一些很具体的微观影响,阻挡我实践这个道理。

比如,孩子出生的时候。多数孩子是在医院的产房里出生的。父亲不是第一时间在身边,在见到孩子的第一面时,很多父亲都不敢伸手去抱孩子。

再比如,在孩子的青春期,孩子会叛逆,会习惯性地跟父母抬杠。这个时期,同学朋友在他们的世界里占据更大的比重,他们想要自己独立的空间,想离父母稍微远一点。

再比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大概率会经历一个跌落神坛的过程。在童年时期,全世界最厉害的人是你。而到了叛逆期,全世界最无知的人也是你。你就想象这个状态,好多父母都会不知所措。既然不知道怎么办,索性就不办,干脆放手,不管了。你看,到这步,缺席是不是又出现了?

始终不缺席这事,难度比咱们想象中要高。总有千奇百怪的原因,阻挡你践行这个道理。经济学家叫罗伯特·哈姆林,写过一本书《好爸爸不缺席》。这个书名其实是一语双关,正着读,是好爸爸不应该缺席。反着读,就是只要不缺席,就算是好爸爸。

不缺席,这大前提就摆在这。接下来,具体到行动,这里有两个参考。

第一个,跟母亲相比,父亲最大的价值在于,他更能提供一个让孩子安全犯错的环境。没错,与其说父爱如山,倒不如说更像地基。他的价值在于,能让孩子踏踏实实地尝试,能尽快走出一次次的失败和逆境。因此,作为父亲,可以多鼓励孩子尝试他们不是很擅长的事,并且陪伴他们在逆境中成长。

第二个,在子女的童年阶段,家里可以设立一个父亲日。父亲每周拿出半天或者一天,什么都不做,只陪着孩子,并且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去游乐园、吃冰激凌、买好看的衣服,通通满足。这个方法,能让父亲和孩子快速黏在一起。

当然,跳出具体的方法之外,回到那个最高原则,最重要的还是陪伴。把自己作为方法,你自己就是方法。始终陪在孩子身边,比什么都重要。

借用精神分析师孙平的一段话,是这么说的。父亲们,活下来,活下去。在孩子童年,不死亡,不退场。熬过生活的艰辛,熬过妻子从对你向对孩子的情感转移,熬过孩子对你的亲近和依恋,熬过他们对你的理想化,熬过他们的愤怒,熬过他们的失望,熬过他们把你一会儿视为神和一会儿视为虫的戏剧性起伏。最终在他们心中成为一个普通的却深爱着他们的老男人。你还站在那里,你还在坚韧地存在着,只因为你是一名父亲。

知识点二:

二阶思维:聪明人是怎么“多想一步”的?

怎么用好二阶思维

二阶思维,就是凡事多想一步,把别人的思考终点,当成自己的思考起点。第一,永远多问自己一句,然后呢?这是启发思考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第二,把自己的决策,放到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去思考。第三,每次做决策时,写下自己的决策可能带来的结果。第四,引入他人的视角。

橡树资本的核心创始人,投资家霍华德·马克斯。《投资最重要的事》。

马克斯说,投资最重要的,不在于掌握多少投资理论,而在于你如何思考。马克斯的思考方式,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做“第二层次思维”,也叫“二阶思维”。这也是贯穿马克斯投资生涯的一个重要理念。

相对于一阶思维来说的。一阶思维是对未来的直接看法,而二阶思维,是把一阶思维的结果作为原因,做更深一步的思考。

比如,就拿投资来说,假如一阶思维说:“这是一家好公司,咱们买它的股票吧。”那么二阶思维就会说:“这是一家好公司,但当人人都认为它是一家好公司时,股票的估值和定价就太高了,咱们还是卖出吧。”

假如一阶思维说:“公司前景低迷,咱们抛掉股票吧。”二阶思维就会说:“公司前景糟糕透顶,但所有人都在恐慌中抛售股票,应该买进。”

假如一阶思维说:“这家公司利润会下跌,卖出。”二阶思维就会说:“利润下跌可能比人们预期的少,这种意想不到的惊喜会拉升股票,买进。”

换句话说,一阶思维是“我看到了什么”,而二阶思维是“我看到了什么,其他人看到了什么,他们将如何反应,以及这将如何影响市场”。

顺着这个思路,还可以再进一步,做更深层次的思考。宏观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他1936年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过一个“选美比赛”的比喻。主办方拿出100张照片,让评选者选出其中最美的6个人,假如你是评选者,你选出的6个人,和最终得票率最高的6个人重合,你就能得奖。

直接选出最美的6个人吗?这是典型的一阶思维。二阶思维想的是,其他的参赛者会觉得谁最美?你应该投你认为其他参与者会选择的人。

但是,这还不是终点,还可以更进一步做三阶思维。假设所有人都想到了这一点呢?那么你要做的,就不是根据自己的直观判断来选出最漂亮的人,也不是根据所有参选者的平均判断来选出最漂亮的人,而是要再花费一点心思去推测,大家觉得大家的观点是怎样的。

当然,再往上走,还有四阶、五阶思维。要强调的,不是具体的阶数,而是这个多阶思维的意识。用《认知训练营》主理人王烁老师的话来总结,思维阶次理论上可以无限上升,但实际上,三阶以上大脑会热到爆炸,揣摩到三阶已经很了不起了。

事实上,在大多数时候、大多数地方、大多数问题上,人们都停留在零阶和一阶。因此对聪明人来说,掌握二阶思维已经足够了。而到了聪明人扎堆的地方,你得有意识地调用三阶思维。

具体到行动,怎么培养二阶思维的能力呢?

第一,多问一句。记得永远多问自己一句,然后呢?这句追问,是启发思考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曾经说过,“经济领域中,最关键的是,不管别人对你说什么,你总要问:‘然后呢?’”这个方法可以应用于几乎其他所有领域。

第二,多想一步。也就是把自己的决策,放到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去思考。假如你要做出一个决策,想想看,10分钟后,会是什么情况?10个月呢?10年呢?用这种方法,你可以让自己尽可能地想象到当下的决定,可能带来哪些影响,然后你可以再用这些思考的结果,来校正自己的行动。

第三,画一张图。每次做决策时,你可以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决策可能带来的结果,然后在每个结果后面,写下它可能带来的影响。当然,你还可以继续深入,给二阶思维的每个影响后面,继续写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经常这样做,然后定期回顾,你就能强化自己的二阶思维能力。

第四,想想别人。也就是引入他人的视角。比如当你做出了一个业务决策,不光要想这会给业务带来哪些影响。并且要进一步想,你的业务系统中涉及的其他人,可能会有什么反应,比如你的下属会怎么应对?你的竞争对手会怎么想?你的供应商会有什么反应?

总之,大多数决策,都不是孤立的,会带来连锁反应,就像是多米诺骨牌,我们要做的是,在推倒第一块骨牌之前,就想到这块骨牌会影响到的所有骨牌。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动反应的,所以都是平庸的。从这个角度看,假如你能经常跳出自动模式,进入清晰思考,你就会“将平凡时刻转化为非凡成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节特刊:怎样拥有不缺席的力量? 二阶思维:聪明人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ra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