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蓉老师《行为金融学课》,一门帮你理性分析投资行为的课,本文是老师得到专栏文章的摘录笔记。
人为什么不能真正了解一家公司?
认知非理性是没办法正确地认识你想要了解的事物。
做投资的第一步,都是先去了解一家公司,再去做投资决策吧?第一步做错了,最后的投资是不可能正确的。
但吃惊的结果是:无论在投资前认为自己对一家公司有多了解,做了多少调查,实际上都无法真正了解一家公司。
这是为什么?
因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处理信息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认知偏差。
认知过程可以切分为四个阶段: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过程其实都可以分成这四个阶段。
被你记住的信息——易记性偏差
两种信息来源
一类来源于所有被你记住的信息,另一类是还没有被你记住的信息。
一个最典型的偏差(或称错误)——易记性偏差。
人有一种行为习惯,就是搜集信息时喜欢先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去找信息,容易被记住的你会认为它是真的。
那么,哪些信息容易被你得到,从而被你记住呢?
心理学研究发现,事物的新近性、显著性、生动性、可想象性等影响人的记忆。
刚刚发生的事,容易从记忆库中提取出来,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更容易影响你。
刚刚盈利了,更容易再买,从而忽略风险。刚刚亏损了,更容易悲观,不敢再碰。
新闻媒体不断报道的事情,会加深记忆,也更容易认为这是真的。
形式与内容同等重要,了解了这一点,一定能提高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没被你记住的信息——信息发生顺序影响决策
信息来源于在身边正在发生的,但还没被记住的信息时,你会犯什么错。身边正在发生的事影响你的方式有很多,信息发生顺序容易影响人的决策。
首位照应
“首位效应”指在做决策时给首次到达的信息赋予了最大的权重。机器人都不会这样做决策的,他们会理性地分配各个信息的权重。而现实中的每个人都会受到这种次序效应的影响。
对一家公司仔细调研后,形成了对这家公司的一个判断。之后,就不太可能改变这个判断了。
| 末位效应
有意思的是,信息顺序影响人决策还有另一种完全相反的情况,叫“末位效应”,指最后到达的信息在做决策时赋予了最大的权重。
撞车怎么办?既然首位效应和末位效应都能影响人的决策,怎么选择呢?
看信息到达的速度和强度。如果首位效应还未对你的决策产生影响,而此时又收到一个信息,很可能末位效应就会占主导。例如,在看几张财务报表来评价一家公司,很可能最后看的那张报表信息对你的影响更大。
总结
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分成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四个阶段。
在信息处理的不同阶段,人都会产生认知偏差。
信息收集阶段,信息的来源分为两类,当信息来源于被你记住的信息时,常常容易产生易记性偏差;
当信息来源于还没有被你记住的信息时,容易受首位效应和末位效应的影响。当两种效应都存在时,要看信息到达的速度和强度。
人很多时候作出的判断都会出现易记性偏差,不管是投资上还是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学习后让自己懂得有这样的偏差,才能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