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知非理性
第1节 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你能真正了解一家公司吗?
➖➖➖➖➖➖➖➖➖➖➖➖➖➖➖
️第二章 认知非理性
️所谓认知非理性,简言之,就是你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想了解的事物。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处理信息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存在认知偏差。
✨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信息收集
信息加工
信息输出
信息反馈
➖➖➖➖➖➖➖➖➖➖➖➖➖➖➖
️信息收集阶段的认知偏差:你能真正了解一家公司吗?
️收集信息的渠道很多,但归结起来决策其实只依赖两类信息:️️
一类是所有被你记住的信息。
一类是还没有被你记住的信息。
️易得性偏差
普通人在认知的时候喜欢先在自己的记忆库里找信息,那些容易被记住的信息更有可能被提取出来,并被信以为真。➡️这是一种典型的偏差(或错误)—易得性偏差,也叫易记性偏差。
️心理学研究显示,事物的可想象性、新近性、显著性和生动性等因素会影响人的记忆。
️可想象性
️️️
是指能想象出来的事更容易让人认为是真的,不能想象的事无法从记忆中提取,从而不会被认为是真的。
️新近性
️️️
是指刚刚发生的事更容易从记忆库里被提取出来,从而影响人的决策。➡️比如:刚刚赢利的投资者更容易忽略风险,继续买入;而刚刚亏损的投资者则更容易悲观,不敢再碰。(也跟玩游戏是一样的,打排位赢了一把,总觉得还可以继续赢下去,结果又接着玩下一把,直到连跪了为止。)
️你可能不知道,那位布置了很多作业、不苟言笑的老师才是对你一生知识积累最重要的人。(我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其实布置作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去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原画班的这个老师,经常会布置不少日练作业,至少每天都要画一张以上,但我因为个人原因,还是练的少了,基础还是不够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所以,一有时间就多练,对去实践,然后总结自己哪里不足,下次改进,我现在每天都会把自己画的练习,发给那个老师看,他很负责任,每次都细心讲解,真的很感谢他,他相当于就是我画画成长的一个正反馈系统,不断给我正反馈,我好去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
️金融市场也是一样,无论哪家证券公司,它们的分析师报告都非常注重形式,其目的就是吸引人的关注,从而影响人的决策。
✨在某种意义上,形式与内容同等重要,了解这一点,一定能提高你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做决策时,倾向于为首次到达的信息赋予最大的权重。(比如一见钟情,就算发现对方有点问题,自己也愿意接受;但如果没能一见钟情,就算后来对方再怎么好,也不容易接受了。)
️近因效应”,该效应指最后到达的信息被赋予了最大的权重。️️
✨我给你推荐一只股票,A股票收益不错,但,有风险!
·✨我再给你推荐一只股票,B股票有风险,但,收益不错!
✨多数人会感觉B好一点。➡️但仔细想想,这两句话其实是一个意思,只是信息的表达顺序相反。️而最后到达大脑的信息被赋予了更大的权重,从而导致人做出非理性决策。
️看信息到达的速度和强度。➡️如果首因效应还未对你的决策产生影响,而此时你又收到一个信息,则很可能近因效应就会占据主导。(就比如买东西,你最先看到的是便宜的,但它的评价不好,然后你看了很多类似的之后,会选择最后一个看到的东西,价格也合适,评价也不错,于是你就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