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人都听过一句公益广告宣传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随着国民对保护动物意识的不断觉醒,动物制品(比如象牙、真皮大衣等)渐渐退出了被疯抢的圈子,我们有不少人都在旅游纪念品市场对此类“血腥”的产品绕道而行。
可是,“杀害”不一定是一刀毙命,“买卖”也不一定是非要从你的钱包里出去钱 。信息时代,有一样东西,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比钱更有价值——流量。
相信有不少人都在手机上的短视频软件中,看到过不少呆萌的动物的短视频,还有“充满爱心”的主人们买给“爱宠”们的可爱衣服,让我们的爱心大发,随手点一个赞,关注一下创作者。
然而,在简书读到这篇文章的你有没有想过,每一次观看,每一次点赞,都是可以为创作者带去收益的。甚至一些火遍全网的视频能够抵过不少人半年到一年的工资。这,难道不是买卖?或者说,难道不是我们助长了这种“买卖”?
可爱的小狗们应该是四脚着地,无拘无束地在开放空间里玩耍,可是你有没有想过:
为了录制一条可爱的狗狗给你拜年的视频,创作者会将属于大自然,属于好动的狗狗,拘禁在家里,日复一日地强行让它学习违背身体合理运动范围的动作,甚至对它进行踢踹、殴打?有没有想过那些在我们人类眼中可爱呆萌的服饰,对于宠物们来说可能就是最大的刑罚,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让它们不能自由自在地奔跑?
尽管这可能会给“爱宠”留下永久性的创伤,但是为了“创收”,“创伤”又算得上什么呢?创作者们完全可以通过电脑技术将灰头土脸的小狗P得光彩照人,惹人喜爱;甚至当某些主播带着宠物上直播的时候,宠物那呆萌的眼睛,哦不,呆滞的眼睛,有究竟在诉说着什么呢?
这样对于宠物的“杀害”,在人类的世界里大概相当于凌迟吧。那些口口声声说爱自己的宠物的主人,实际上早已从精神和肉体上剥夺了他们的“爱宠”最基本的权益,这难道不是一种杀害?难道非要一刀见血才叫杀害?
从已经被叫停的水族馆中的白鲸表演,到现在流传在网上的呆萌宠物的短视频,哪一个不是为了迎合人类“自以为是”地欣赏动物的“愉悦”?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现在,生物学家用科学的推理,把动物正在受到凌迟推到我们面前,可是依然有38摄氏度的高温天下,有海豹在露天的小水池里,等待人们花20元钱进行一次“自以为有爱心”的投喂合影。
这一项项、一桩桩,严重违背了动物的习性、严重违背了它们的生理构造的活动,依然在网上、在经典中,像病毒一般疯狂传播。
所以,下次无论在哪里看到这一类凌迟式“杀害”,请坚决说“不”,不要驻足浏览,不要点赞关注,就是不“买卖”。希望这些纯净的天使一般的生命,能够早日得到真正的自由,回归自然中的真正的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