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笔记
拖延症与使命感的关系

拖延症与使命感的关系

作者: 聿朴 | 来源:发表于2024-09-03 18:17 被阅读0次

今晨有缘了解到刘小播老师的公众号,并有幸观看了一个让我醍醐灌顶的视频:什么是拖延,如何克服拖延?对于拖延癌晚期患者的我来说,这个主题一眼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从小学开始我就有拖延,10年前开始就开始探索治愈良方,也看了不少关于如何战胜拖延症的书。如今已到不惑之年,该拖延依然拖延。但通过一个3分钟的视频,我感觉我的拖延症已经被治好了一半。哈哈,起码我立刻有了写作的冲动和行动。我是一个脑瓜子特别多想法的人,很多有意思的文章都会对我有启发,我也很想记录下那些我认知中的所谓美妙的想法,但就是一拖再拖,到最后都忘记自己要写什么了。

好了,废话少说,开始进入正题。

正如小播老师所说,你可能了解过很多克服拖延的方法,但大部分都是术,而不是道。接下来,分享一下真正的解决之道。可以这样逆向思维和发问:什么事让你积极主动去做?(我自己反思了一下,就好像一些有意思的关于美的事物;关于再创造和再利用的;关于二次加工写作的,例如现在。从小播老师的视频中的收获而引申出来的思考与联想;关于探究事物的究竟和本质的思考等等;还有关于道德和个人成长。我就是因为搜索“道德是怎样形成的?” 这个主题而链接上小播老师的思想体系的。)

以下是小播老师的视频:什么是拖延?如何克服拖延的干货笔记(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

什么事让你积极主动去做?

五个维度(从低到高,从易到难,从外到内):

1. 恐惧

效果快,立竿见影,但有反作用,不可持续。如:家长恐吓孩子,完成作业;害怕穷,拼命赚钱;害怕失业,拼命加班;害怕被人看不起,买很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很多行为背后都是恐惧驱使的。

(自我反思: 有哪些行为是被恐惧驱使的:曾经害怕失去朋友,所以参加很多无效社交;害怕别人不认可,说很多违心的话/不敢说真话;害怕拒绝朋友会失去亲密度和信任,接下很多莫须有的任务/项目/活动,虽然那些项目也的确能磨练到心智,有所成长和收获。害怕他人生气,而不断去PUA自己,让自己顺从。害怕自己人设崩塌,而不敢于展露负面情绪……还好,以上种种都被我觉知到,开始在逆风翻盘了)

2. 价值

因为有价值而去做一件事,是很多人行动力的来源。有价值就做,有更多价值就更快地做,把自己变成获得价值的工具。但是这种外在的动机会伤害内在动机。就像家长通过激励让孩子做作业,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讨厌学习。为了赚钱而生活,你就不会喜欢生活。

(自我反思:从小学习好,就会得到父母的赞赏,也会得到善心的华侨的金钱奖励。小学到初中,一直享受这种金钱奖励的”红利”。到了高中,没有奖励,就开始歇菜了,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一落千丈,恶性循环。到了社会选择工作,会选择价值回报高的工作,而不是让自己快速成长的工作。这种外在的价值回报动机真的伤害了我内在的动机。到现在,我依然怀疑我的选择是否符合内在的动机,而内在的动机应该是什么,早已经被掩埋。还好,我是热爱生活,热爱着这世界的一切造物的。)

3. 喜欢

因为喜欢而做一件事,这是出于内在动机。但喜欢不是天生的,一开始的喜欢往往是从一个简单的试探加正反馈开始,由此让你逐渐从喜欢到喜爱,再到热爱,这个过程一开始往往需要外部激励配合才能产生持续的正反馈效果。或者说从喜欢到热爱,一开始需要构建一个正向到反馈的循环,不断的强化内在动机,最后你才会觉得自己真正的热爱。好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威逼利诱,而是恰当的外部激励加上不断的自我认同。

(自我反思:小播老师真的是言简意赅啊!短短几句话就道破“热爱”的天机。跟最近畅销书《如何找到想做的事》讲述的逻辑有点像。这段时间我恰好在探寻自己的热忱和热爱在哪里?对什么事物是热衷的。我一开始总以为热爱就是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原来也是培养系。认知到这点,我就安心了,耐心去尝试、去探索就对了。先跨出第一步)

4. 责任

从热爱到责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开始走出自我,意识到自己有责任而做一件事。这种效果更持久,更好,会激发一个人更强的内在动机。责任会把你和更大的群体联系在一起。比如家庭、团队组织。你开始与他们产生一种身份认同。

(自我反思:郑委老师说,太有责任就没有了爱。我表示深深的认同。因为从我妈身上看到她对家庭的责任过于看重,以至于承受了过重的担子,变得满腹牢骚。而从热爱上升而来的责任,又是另外一种境界。正如小播老师指出的那样,会把自己跟更大的群体联系在一起。原来热爱是能感染人的因子,而责任才是与人连接的秘方。)

5. 使命

当你意识到,做这件事就是你的人生使命,你会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和内在动机。这个时候,你和更大的群体或者某个崇高的意义系统产生了联系,有更强烈的身份认同,这种驱动力的效果是最好的最持久的,但是也是最不容易建立的。

(自我反思:看回高中的日记,我也算是一个特别有使命感的人,可是使命感日渐消磨,越长大,越模糊不清。知道大学的时候接触了巴哈伊信仰,再次被使命感点燃。但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渐积累,我被信仰点燃的使命感似乎也有点开始泯灭了。)

恐惧、价值、喜欢、责任、使命这五个层次非常科学,符合逻辑,层层递进。让我突然get到了自己前半生的人生走向:从小时候害怕失去父母和老师的爱(恐惧);到希望获得他们的认可(价值);再到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喜欢);然后就没有了然后,因为还没有上升到前面两部,喜欢就被掐灭了。就一直在价值层面打转,成为了获取价值的工具人。如小播老师所言:如何克服拖延症,如何找到驱动力,这才是真正的道。反过来推论:如何踏上这个真正的道,就是要在热爱的基础上去发展自己的责任感,让这个小我与更大的群体建立连接,继而上升到使命感的维度,契而不舍地去孜孜以求,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尽头。

这又唤醒了我对于儒僖研习课程的理解与连接。原来过去19年来,我已经一直在这个正确的道路上探寻了。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经历了人生种种,探寻了不同的修行路径之后,发现儒僖研习课程的科学与缜密编排。

第一册的学习赋能个人的灵性成长,给了一个生命与死亡的探索与启发,提供了一条可践行的虔敬生活的道路。

第二册的挺身服务,给了一个机会和框架,去实践之前学到的内容,去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分享这份学习收获的喜悦。

第三册的启迪童心,保护和挖掘孩子纯洁而美好的心灵品质,去构建一个正向的社区环境,强化他们的内在动机, 提供恰到好处的外部激励和建立良好的灵性生活习惯,使之能获得自我认同的能力。

第四册是历史故事,讲述两位显圣者的生命历程如何给这个时代带来新的文明与教育。

第五册是《激扬朝华》,是帮助青少年建立使命感的。虽然我研读的时候早已过了青少年的年纪,但也是非常震撼,好像重新经历了一次激昂澎湃的青春,给心灵注入全新的使命一样。甭提有多激动了。

从成年教育倒推到儿童教育,从儿童教育上升到青少年的使命教育。堪称一个完整的、完美的学习闭环。实践到位的话,会激发出怎样的精神能量,给这个社会带来多大的转变?如果人人都能把这套理论运用到自己的个人成长、家庭教育、工作与社区服务上,那么世界和平就不再是梦,而是有章可循的方法与路径。

感恩遇见!

相关文章

  • 拒绝拖延症

    拖延症,拖延症,拒绝拖延症。 空有上进心与自律行动派之间相差一个拖延症,如果想要华丽转身,首先要解决拖延症的问题。...

  • 拖延症影响机构业绩

    很多机构业绩不好,与校长的拖延症有着本质的关系。最近看了《终结拖延症》一书,在里面受到一些启发,分享给大家,希望对...

  • 日常小分享2——你是拖延症患者么?

    今天,你拖延了么? 我曾经就是个特别严重的拖延症患者,现在呢,转成轻度拖延症患者了,希望接下来不再跟拖延症有关系了...

  • 157/ 拖延症

    陈虎平在《打破人生的标签》有一篇文章《拖延与贫困》讲解了“拖延症”。 拖延:行为与心理 拖延症分为“行为”与“心理...

  • 课后感想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 拖延症的“确证与治疗” 想要治疗拖延症,先要了解什么拖延症。 拖延症的学名叫,注意力缺陷多...

  • 🐸27/100拖延症会杀死一个人

    拖延症的危害 线上(好习惯组成,精彩)与线下(坏习惯组成,拖延症)的人生 拖延症就是与良好的生活方式相冲突 so,...

  •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课程总结(三)--拖延症的“确诊与治疗

    三、拖延症的“确诊与治疗” 1.拖延症的表现与本质 拖延症当中的“拖延”两个字是一种表现。这个病的学名叫做注意力...

  • 谈懒与拖延症的关系

    懒的成因 精力旺盛的人是不会懒的。所有懒懒的人,不是身体上的精力不够就是精神上的精力不够。 拖延症患者一般都是懒人...

  • 【习惯】世界上最大的借口就是拖延

    拖延与拖延症有很大区别 拖延症是自我调节失败 拖延症会对自己带来消极的情绪 拖延的现象是应该的事情没有做,一直做着...

  • 2019.1.8学习记录——《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3》

    拖延症的“确诊与治疗” 1.拖延症的表现与本质 。 在拖延的这个表现之下,本质问题其实是注意力无法集中。 关于拖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拖延症与使命感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sk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