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已经挂在天边,朦胧的月光洒满大地,“小眼睛”也越来越光亮了,犹如一颗颗雪白的珍珠洒在一条条黑绸带做背景的天空里。这时我又开启了一天的读书模式。今晚我读的还是《陪伴成长》这本书中的“追寻成功背后的故事”。
国家的未来在青年,家庭的未来在孩子;培养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大家庭。这是长久以来人们的共识。但是激烈的社会竞争,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大众教育的普及,让我们看到了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喜悦,也看到很多“富贵”人家因为孩子玩物丧志而深感无奈。
文中举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崔便晓获得成功的案例。崔便晓11岁那年,父亲外出打工,不幸发生意外,离开了人世。从此,一家四口人的生活重担就无情地落在了妈妈的身上。妈妈是个农村人,没有知识,没有技术,只能到村庄附近的山上,用架子车拉石头、卖石头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供孩子上学。一天,崔便晓放学进不到家,从邻居那里得知妈妈在山上干活,便按照告知的方向到山上找妈妈。当她看到妈妈拉着一辆笨重的架子车在山坡上艰难前行的时候,作为长女的她哭了,伤心地说:“妈妈,我不上学了,回来帮你推车子。”话音刚落,妈妈重重地向女儿打了一个巴掌,很痛心的说了一句话:“孩子,你不上学了,我拉着石头还有啥用?”读到这里,我已泪流满面。在这样贫困的生活条件下,妈妈从没想过要孩子放弃学习。
懂事的崔便晓,面对含辛茹苦的妈妈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从此开始发奋读书。接下来的几年里崔便晓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回报给家人的是一份又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在1993年7月的高考中,她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被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进入材料科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
1998年,崔便晓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2002年,崔便晓获得了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2002年,崔便晓获得伊丽莎白诺顿杰出化学研究奖;2006年美国国家卫生院独立成就奖;2008年Dreyfus新教授奖;2008年成为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那年她32岁。
读完这个故事,不仅让我感叹这个优秀的女儿。更让我感叹,她那位无知识、无技术的母亲,她用博大、无私、淳朴的爱,成就了优秀的女儿,为我们国家培养出了一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