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十年前完整的看了《平凡的世界》,现在小说的内容都记忆模糊了。今天看到这一段,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我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坐火车离开汉中,开始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之后见了广阔的平原,过了黄河,最后到了石家庄,终于见到了比汉中还大的城市。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汉中一圈山外面,还有个大世界。也许这就是我苦恼的种子,那时我的心就再也回不去,便注定以后的我必然要遭受苦楚。
果然同一本书,不同的时期看,看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十年前,看《平凡的世界》觉得那就是小说,主人公坎坷的命运,与我而言无关痛痒,我就是一个看客。十年后,看《平凡的世界》觉得写的就是现实,我就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我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平凡人。
进来流行的“佛系”,也不过是一个求而不得的自我慰籍,或者说是一个用来劝说自己释怀的借口。佛祖释迦牟尼佛,出家前是尊贵的太子,享尽人世的荣华富贵,最终菩提树下顿悟。我们这些平凡的人,经历如此有限,怎能这么早开悟?因此只是用“佛系”,平复自己求而不得的心。
最近多个希望,全部破灭,从爱情到工作,没有一丝生机。于是我陷入困顿,感觉平凡世界颇多苦难为何偏偏青睐于我?为何不是我求而不得的爱情?总是怀着一腔热血,然后血溅三尺,不得善终。可是平凡的世界里不都这样么?所以才有了,诸如一份风顺,万事如意等等这些美好的祝福词。平凡的世界里,平凡人所期待美好,往往是简单至极,但是往往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我总会想起爷爷以前和我说,他曾深秋里穿着草鞋进深山里,扛着木材出山换米。深秋里山里气温骤降,开始下雨然后变雨夹雪,落在地上结成冰渣子。那是穿着草鞋走路,和光着脚走路没什么区别,山路又陡又长,可是还是要坚持着走完。也许当时他也觉得,路走的艰难,路是那么长仿佛走不到尽头,肩头是那么沉重仿佛压着大山,脚是那么冰冷仿佛已经失去直觉。可是,他终究是坚持住了,而且不知去了一次。为了活着,苦又算的了什么?
这些往事,总是在我困难时候出现来鼓励我,毕竟我再坏的情况也比那时候要好很多。每一代人面临的时代是不同的,但是那怀揣着的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是一样一样的。愿世界以后对我温柔以待,愿在平凡里我倍受偏爱。
我要睡了,现实再苦,梦里我也感觉不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