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58448/1dfcf9aee8b8e7cf.jpg)
三月小阳春,人间四月天。三四月的春天就像三四岁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充满了新颖和烂漫,应该算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了。美妙的春光就像美酒,常常让人沉醉,而沉醉的人往往喜欢分享心中的感受。
我在山东老家东营市有一个半生的知己,是我高中三年的同桌,多年来一直情同手足、无话不谈。随着各自的成长和日益忙碌,我们相互联系少了,但一直没断,自从有了微信以后每天总是要打个招呼问候一声的。今年的春天来了,新冠疫情以后,春色更是显得格外靓丽。好友上下班路上,看到清风湖的美景,总是忍不住拍下来分享给我,而我常常心血来潮给他回诗一联。
照片:
![](https://img.haomeiwen.com/i4758448/d264b706e9698bd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758448/11f0ed2344fbb171.jpg)
回诗:柳丝绽绿待紫燕,霞光映湖沐春心。
照片:
![](https://img.haomeiwen.com/i4758448/f15aa348a8e115b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758448/3cce8b1226431a0b.jpg)
回诗:且享眼前美好景,莫管远方风雨稠。
好友说:“怎么老写两句啊,起码也得四言诗啊。”我回复:“哈哈,肚里墨水少,想了两句没词儿了。”但暗下决心,下次一定得回复一首完整的四言诗。
过了几天,好友又发来照片:
![](https://img.haomeiwen.com/i4758448/9d6c4655e621e19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758448/55d10108e7ec081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758448/91fa136fa91fb1eb.jpg)
回诗:
柳绿风柔玉兰香,
蝶飞蜂舞燕子忙。
度尽疫波平安在,
更惜满目好春光。
好友鼓励说:“可以发表了。”我却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这首诗肯定在格律上不够规范,便上“诗词吾爱”APP检测了一下,果然是出律太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4758448/cb82d05aa78c94b1.jpg)
于是一通修改并加了个题目《疫后春光》,诗歌最后变成了这样:
柳绿风柔粉杏香,
蝶飞蜂舞紫燕忙。
度过疫难平安在,
更惜春来好风光。
再上“诗词吾爱”检测一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4758448/e07a70e10c6e1c8f.jpg)
嗯,情况好多了,虽然把照片中的玉兰改没了,加了一个照片中没有的杏花,有点“文不对照”了,但基本算是一首七律诗了,还剩一个“风”字要改仄,实在不想再绞尽脑汁了,就得过且过了吧。
我一直是写现代诗的,觉得现代诗规矩少,不会因词害义,可以更完美更充分更自由地表达情感。虽然从小就喜欢古诗词,其韵律和意境给了我太多美的熏陶,但我总体上读得多写得少,写的一些古体诗词多是用于应酬唱和,从未将此作为写作追求。因为我觉得任何艺术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不在于复古,古体诗词创作早已失去了时代的土壤。今天的诗词界,只有古诗词研究大家,而不再有古诗词创作大家,便是这个道理。
我对古诗词格律的研究很肤浅,尤其是对平仄一直是云里雾里。后来总觉得自称为诗词爱好者却不通韵律挺心虚,便买了几本这方面的书籍读了一通,总算有了一点心得,但真写起诗填起词来,平仄对我仍是一件头疼的事,我依然喜欢写有对仗和押韵却不讲平仄的诗词。其实,朋友间交流也就是附庸风雅一乐而已,所以关键在于表情达意和意境优美,格律形式上似是而非倒也不影响大局。不过,这实际上是才学不足、造诣不深又惰于求精的借口罢了,心中真正喜欢的还是内容和形式都臻于完美的作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4758448/e99fc40792597865.jpg)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