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微信平台和老梁读书会的佳人们一起聆听了诗云老师分享的《教育中的心理学》,收获颇丰。
这本书之前曾在简书上分享过,但有时为了凑更并不是很深入,这次跟着诗云又是一次巩固强化。
诗云节选了常用的几个效应,通过定义-案例-启示的方式,简明扼要的呈现出来。这样的方式效率极高,效果极好。不少佳人们都是老师同时也是家长,强烈地感受到这些心理学效应的实用性。加上诗云巧妙的讲解,很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之后的连麦,大家也是积极踊跃的参加,迫不及待说出自己的想法。
大家尤其对超限效应印象深刻。因为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就常犯这个错误。尤其是孩子犯错时,更是不遗余力的批评教育讲道理。似乎不多说一会儿就没有尽到责任似的。其实这时,孩子早已从最开始对自己错误行为的认识,转换成对父母唠叨的不满和愤怒,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要学会管住嘴。点到为止,多说无益。
系列位置效应,在教学中也非常有用。它提示我们,要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但我们现实的课堂中,我们却经常会在上课前几分钟抓纪律或班级管理这些与教学无关的事,这就白白浪费了学习的高效期。下课前几分钟也是高效期,尽量总结本堂所学,使学生更加巩固。另外不要拖堂。因为一拖堂,中间的低沉期时间拉长,学习效率很低。
不管干什么事,都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看英文电影提口语,也是在有意识地利用系列位置效应。这部电影开头看的遍数最多,也最熟悉。现在我经常会从中间不同时段开始看,因为这些片段相对于开头有些陌生。这样就等于把中间薄弱的环节放到了开头的高效期,效果会更好。
教育ABC理论,是我的读书笔记中所没有的。这个理论大多都比较熟悉,但诗云再次提出来,也是因为这个理论真的重要、真的实用。昨天和诗云连麦时,我也是就这个理论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故事和大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波折。
我们常说“好多事儿,其实都不是事儿,就看你怎么看它。”其实我们眼中孩子的“问题”,也并不是真正的问题。当我们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站在他的角度,多些同理心,就会对他们多份理解,所谓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这期分享,我觉得诗云选择的这本书特别好,特别适合众多家长和老师。近几年,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专研的越多,越发觉得老师和家长应该懂些心理学。因为教育是和人打交道,是应该有温度的,应该有良好的师生及亲子关系。学生要有强烈的学习内驱力,有健全的人格,而不应该冷冰冰地只以成绩论英雄。
这次分享也让我再一次认识了诗云,见识了诗云身上的优秀。
诗云的课件,很是高大上。不仅内容丰富,流程清晰明了,更是美观,不愧是省级名师。但我们做老师的都知道,制作课件可是费心费力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这40多张幻灯片,我不知道她花费了多长时间?单我一张一张的翻看,都觉得耗时。
所谓的名师,所谓的优秀,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
上一周,诗云就把我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看了个遍。想想有些写的真不怎么样,很是汗颜。再看诗云分享的内容,案例更贴切,讲解更透彻。课件又这么专业,这真的是下大功夫了。
本次分享,诗云也是首次使用微信平台。她提前一小时调试,尽管中间困难重重,但她探索的欲望是有目共睹的。甚至直播结束,她还耿耿于没有用成电脑直播,说后继还要继续钻研。看来,优秀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
很高兴在学生时代遇到树丽,又经过树丽认识诗云、结识各位热情友爱的佳人们,希望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能走的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