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见一个特意来和我交流孩子学习状况的家长,我们在派乐汉堡点了两杯茶坐下来,从各自的生活聊起。她讲起双胞胎兄弟(都在我们班)半岁时去检查脑部发育,发现弟弟不如哥哥,果然后来不管学什么,弟弟都比哥哥慢两个月,如今两人的成绩也悬殊较大;讲起家里有几套房子,以后为两兄弟上初中有哪些打算;讲起班上一些同学家里的事,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们。交流中我也发现我们买的房子就在他们之前房子的对面,他们对那一块很了解,连对口的小学都知道。
听说以前的师生之间会互相去家里吃饭,对彼此的生活都很了解,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对老师了解得更多,自然也更容易学到老师的学问和人格魅力。我读研究生的时候也有过去老师家的经历,如今想起来这真是学业生涯中最温暖的时刻。如今家校矛盾比较尖锐,有些家长担心不给老师送礼孩子会被特殊对待。而老师某些时候像服务员一样,生怕自己做得不好被投诉,小心翼翼地与家长保持距离。教育越来越像一种产业而不是润物细无声的生命呼唤,换言之,其中的人情味越来越少了。
今天和这位家长很放松地聊了个把小时,我们之前因为孩子座位问题引起的矛盾不知不觉地化解了,作为年轻教师我在面对比我大的家长时心理压力不会那么大了。临走时,她执意要塞给我一张卡,被我坚定地拒绝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导师从来不让我们送礼,每次还自己掏钱请我们吃饭。无论如何,维护“教育”两个字的干净,让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公平性充满信心,都是教师必须坚守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89217/615f85a357a31ac6.jpg)
下午和一个五年未见的小学妹视频。她小我两岁,从甘肃来到湖北读书,毕业后辗转于黄石和武汉的多个培训机构,最后嫁给了一个咸宁男生。她三年生两个女儿,如今在老公家乡县城的一个私立学校教书,而老公却在福建打工。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她很令人匪夷所思地在农村生活,因为婆家并没有在老家城里买房。
然而她在与我说话时,全程都保持着爽朗的笑容,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西北地区高远辽阔的天空。她说别人都说私立学校很辛苦,但是她因为喜欢教语文,所以一点都不觉得累。她说学校因为她回去生孩子了,目前又请了新老师,没有岗位留给她,她得等有语文老师辞职了才能回去。她说老公结婚前借钱买车,现在债务都没有还清。她边说边熟练地给三个多月的女儿换尿布,脸上还是幸福的模样。
这些努力生活,热爱生活的女孩,你们虽然只是人群中普通的一员,虽然也被生活施加沉重的压力,但你们的灿烂与坚强让人每每想起活着这件事,都不会觉得是冰冷昏暗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89217/f303499547a19272.png)
傍晚和K一起去看望母亲。我们提前煲好排骨汤,为她准备好电磁炉,搜集家里一切可以带给她的东西,比如没人吃的柚子、用不完的护手霜、多余的白糖和饼干等等。K背着大包,我提着小袋子,赶在母亲下班的时间到达医院的门口。在一条人很少的长廊里,母亲打开还热乎的汤当做晚饭吃。那条长廊,也是我和K刚认识时,我第一次把他带给母亲看的地方。我记得那时还是樱花盛开的季节,长廊顶部繁花似锦,母亲对K很是客气。
因为东西有点多,也因为我们相聚的时间太短,母亲建议我和K往回走一站路,和她一块走到她的宿舍。秋夜有点凉,银杏树叶落了一地金黄,母亲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仿佛要用力握出真实感来,仿佛怕下次没有这样母女牵手同行的机会。她跟我讲亲戚家谁要结婚了,父亲在工地脚受了点伤,她跟腊梅婶打电话说有点想家。这些平凡的似乎没有意义的细细碎碎,却让我比任何一个时刻都感到能和母亲在一起是多么的可贵。
2020年11月1日星期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