耷拉边长城寻迹

作者: 海岂一篙可探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23:57 被阅读0次

    走过几段野长城了,越来越觉得古人的伟大,当是智慧与勤劳并存。背个几斤的包而已,还走走停停仍然是气喘吁吁四鼻子汗流,无法想象这些砖是怎么运上来又择险要处磊起这万里长的城墙。每登高处眺望,长城随山势蜿蜒绵亘,起起伏伏,如巨龙腾于山巅,那破败的敌楼残垣,总觉得是一张张怒目的睚眦,瞪着匈蛮倭掠。

    这次去怀柔爬了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长城:耷拉边长城,更强烈觉得真得研究一二了。网上说耷拉边长城是一段“错长城”,北京界内据说有三段“错长城”,耷拉边为一处,还有“秃尾巴边”和“重边”二段,但是否是错长城一直争议无果。越是研究越觉得迷糊了。

    这个应该是玉石楼,从这里上耷拉边长城

    当天霾很重,看不清远处。

    从玉石楼上向西望 从玉石楼上向东望 玉石楼东边拱门 从玉石楼上向北望 耷拉边长城俯视示意图

    从上面这张图上看,修的意义不大,像错了,青龙县也有一处“错城”,传说也是修错了,但和正确的长城是连在一起的,是个四边形,许是将错就错吧。这个耷拉下来一头修了半截也确实像修错了,但又像是要和东边的长城接上?但接上似乎也没有啥意义。窃以为仅仅一千米长绝起不到绝地反击的作用(认为没修错的人的一种说法),如果外墙已经失守,敌兵必如潮水一般从城墙上涌入,这区区一千米城墙上能留有多少将士反攻?明代在万里长城的防守上东自辽宁辽阳市凤凰城,西到甘肃嘉峪关共七千多公里,总共设九镇,北京段属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总计才三万多兵力,平均一千米36个人。

    兵力部署资料

    要真是故意这么修或许有其它原因,比如这里曾有齐长城遗迹,所以后来顺便修整修整,资料显示北京境内的明长城很多段落是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筑的。但如果在资源本身很有限的条件下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除非材料富裕。所以我更倾向于是修错了,几万里的墙,那么复杂又相似的山地地形,勘错、修错一段都太正常不过了。

    再说字砖吧,爬了那么多段长城,这里是我见过最多字砖的,多数是“左部”字样。

    “左部”字样地砖 箭孔上砖“左部”字样 墙体砖“左部”字样 垛口上砖“左部”字样 耷拉边长城寻迹 阴文的“中部验讫” 阳文的“中部验讫”

    文字砖是耷拉边城墙最明显的标志。那些砌在墙上的青砖表面有的清晰地戳印着“左部”字样,数量很多。箭孔上的砖大部分戳印着“左部”,墙砖偶而发现“中部验讫”字样,并不多。网上查据《大榛峪西大楼修城碑》碑文记载:“山东右营春防军士三千名,内除杂流火兵四百名,实在休工军士二千六百名……左部千总莱州卫指挥佥事滕继光,中部千总灵山卫指挥使李轻,右部千总鳌州卫指挥使唐世桢。”可见“左部”、“中部”“右部”均为右营春防军番号,其中“左部”、“中部”参与了耷拉边长城的修建。真是这样吗?

    关于文字砖还有这样一句话“具有文字砖的长城,历来被认为是长城的样板工程,耷拉边长城的雄伟坚固,似乎验证了这一说法”。对这一说法我更不敢苟同,确实这段长城比后来爬那段擦石口长城要精致,但这些戳印明显是土脱成坯子后就戳印的,是在砖入窑烧之前,更在修筑之前啊,到底验的是坯子质量还是城墙的质量呢?难得用了带戳印的砖必须好好修?还有,既然只是用来检验的戳印为何有的是阴文有的又是阳文呢?阴文好戳印,阳文嘛就比较费事一点,有啥必要呢?再有,这段长城到底是左部修的还是中部修的?如果是中部修的为啥多数是“左部”字样?如果是左部修的为啥有的戳印是“中部验讫”?如果是一起修的为啥戳印不统一?再再有为啥字砖都集中在这一段,而于此相连的擦石口长城上一块都没见到?难道某部就修了这一千米长城?这么多问题貌似解释不清了吧。

    从这一点上分析,我返回去觉得这段耷拉边长城不是修错了,而是把别处剩余的砖料运过来专门修了这段长城。哎呀好头疼。

    这段长城保存还是不错的,有些匠心还能看到。

    长城上的排水槽 御史楼上的排水管

    这个是我见过从城楼上延伸出来最长的排水管

    御史楼外观保存较完整

    其实,从御史楼再往下走几百米就是藏碑楼了,但我们就此返回,看了这些资料后就有点后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耷拉边长城寻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fk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