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
上了很多补习班,却依然过不好这童年

上了很多补习班,却依然过不好这童年

作者: 诸葛秋慈 | 来源:发表于2018-06-19 14:53 被阅读25次

在网上经常看到家长抱怨:“花了这么多钱上补习班,想给他培养个业余爱好,怎么孩子还是喜欢看电视剧?”

还有人在寻求帮助:“孩子不想看书,只喜欢玩游戏,家长该怎么做?”

五花八门的补习班填满了孩子们的课余时间,但是孩子却并没有培养出对阅读与艺术的兴趣。我们不禁要问,真正有效的兴趣培养是怎样的?

孩子哪里知道什么是审美,他们只会模仿父母做的事。

表姐的女儿卉卉年方八岁,聪明伶俐。粉雕玉琢的小脸上镶着精致的五官,活脱脱一个小仙女。

我去她家串门,小姑娘撒娇地缠着我问东问西。表姐阻止不成,无奈地笑着说:“你给小姨表演你昨天学的那个舞吧!”卉卉倒也不怯场,和着她妈妈手机里的音乐跳了起来。半分钟的口水歌,很像广场舞的配乐。

一曲终了,卉卉意犹未尽,抢过手机骄傲地对我说:“这里面好多舞我都会!”我看了一眼,原来是一个叫抖音的APP,里面是各种短视频。

我问她:“你不是在课外班学芭蕾吗?给我表演一段呗!”

她撇撇嘴:“那个舞太难看了,我早就不学了。”

聊了会天,我才知道,每天放学之后,她就跟妈妈窝在沙发上看手机。基本上热门的国产剧都看过,抖音快手上的短视频也是她们的心头好。

其实表姐家对孩子的付出不可谓不多。十几万的私立小学上着,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学着。也许是受这几年亲子类节目的影响,夫妻二人毫不吝惜地往孩子的教育上砸钱,生怕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我问表姐,平时会给她读书吗?表姐苦笑:“下了班接完孩子,累的像狗一样,哪有力气读书,只好看看手机打发时间了。”

殊不知,也许这斥巨资的教育,就被每天放学后几个小时的电视剧给毁了。

钱钟书家没有手机。小钱瑗刚会坐起来,杨绛就给了她一本厚厚的书,让她翻着玩。她每天耳濡目染的是父母手不释卷地读书,笔耕不辍地写作翻译。无需学钢琴练舞蹈培养气质,她长大后待人温和有礼,为学严谨认真,一颦一笑都仿佛透着书香。

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你每天下班后打游戏玩手机,就不能指望着孩子爱读书爱弹琴。相反的,如果你每天带他出门锻炼,他就会长成热爱运动的追风少年。你在家里放巴赫、U2甚至周杰伦,孩子都不会再喜欢口水歌了。见过名山大川,又怎么看得上家门口的土坡呢?

打小读书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气质。我们虽然不是钱钟书,但在家里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并不难。放下手机,给孩子一本绘本,自己打开一本小说,就这样度过睡前的一个小时,多好。

有效的兴趣培养,并不是花钱越多越好。

太多的文章、真人秀在教我们花钱。李湘的女儿每个月要65万生活费;黄圣依的儿子拥有自己的游乐场和滑雪场;黄磊的女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看着这些娃,我们慌了,于是疯狂地给孩子报兴趣班,只为不让孩子被这些精英子弟拉下太远。

然后呢?然后我们就和娃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剧了。

其实,所有兴趣班,都不是必需品,会随着孩子课程忙起来被渐渐丢下。真正伴随他们长大的,是他们从父母这里继承的说话习惯,审美水平,阅读能力,这是花钱也买不到的。

陈姨从小成绩不好,但很有经商头脑,高中毕业就开始创业,卖过手机壳挖掘机,开过餐馆旅店,年纪轻轻就攒了很多钱,于是买了几套房,过上了包租婆的幸福生活。家有一子,年方十八,每天在麻将声中醒来,在碰杯声中睡去。请过家教无数,依然经常挂科。他妈妈倒也不以为意:“钱花了,图个心安,他以后就不会恨我了。成绩不好,说明他不是读书的料。”

你也许不会像这位妈妈一样放羊式管理,但你真的不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吗?把孩子送到价格高昂的学校、补习班,你就觉得,大功告成了。学习的效果呢?交给老师咯。

这是一种逃避。我们以“花了钱”为底气,以“没时间”为借口,拒绝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不看结果,只图心安,这样只是白白浪费了孩子的时间。

兴趣培养的另一个极端,是和对结果的过分偏执。

一位吉他老师经常在朋友圈里抱怨:“每个家长送孩子来学吉他,必问的一句话就是:‘多久能学会呀?三个月能不能?’每次都要解释:‘音乐没有学会的说法。我们可以让孩子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对吉他感兴趣,但如果几个月不练,也就忘光了。长期的学习音乐,还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坚持。’”

你是不是也跟孩子说过,“隔壁的多多五年级就过了钢琴十级,咱们得四年级。”“读名著能帮你考高分吗?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做点语文试题。”

你以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了足够关心,殊不知,功利心只能让他们对音乐与文学彻底失去兴趣。他们只想早点完成任务,躲避你的唠叨。

有效的兴趣培养,顾名思义,在于是否能长期地、有效地帮孩子培养出对文学、艺术与运动的兴趣。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样的文字有价值,什么样的音乐最动听。

这与花钱多少无关,甚至与几等奖状,几级证书无关。它需要父母十分的耐心与陪伴,需要我们放弃电视剧与短视频的诱惑,与孩子一起,静下心来,读书,运动,弹琴,听音乐会,欣赏真正优秀的作品,在孩子遇到瓶颈时及时鼓励。

这听起来很累,但我相信,每一个认真的爸爸妈妈都能做到。

说到底,这样的努力对于大人来讲,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了很多补习班,却依然过不好这童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kp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