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这部戏剧取材于十二世纪的一部丹麦史,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莱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莱特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因此,这部剧作也被称作《王子复仇记》,剧中的主人公就是王子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父亲暴亡,母亲突然改嫁,他悲伤气愤无可奈何,他对周围的人都开始怀疑,他不能认清周围人的真面目,为了寻找真相而装疯,他通过戏中戏认识到叔父即新国王就是杀害父亲的凶手,他的装疯也让他无法和自己的恋人奥菲利亚及时有效沟通,这一特殊时期的哈姆莱特是孤独和寂寞的,他陷入深不可测的迷茫。当他在前往母亲居室的时候看见惊惶中的国王正在城堡中一个僻静处祈祷忏悔,他不想让对方在获得上帝原谅的时候杀了他,放弃了杀掉国王的绝好机会。母亲却企图劝说他尊重新国王,他心烦意乱,犹豫不决,他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但一个人又无法独立决断,他陷入徘徊犹豫延宕的境地,他甚至怀疑自己怀疑人性。激愤冲动之下误杀了恋人的父亲波洛涅斯,但新国王并没有打算放过哈姆莱特,克劳狄斯这时以帮助哈姆雷特避难为由派哈姆雷特出使英国,背地里却在信函中嘱咐英国人在哈姆雷特到达英国时便将哈姆雷特除掉。当哈姆莱特认识到这一阴谋时,他果断地让英王处死了两名叛徒,自己中途返回丹麦。但哈梅雷特为了证明自己对恋人的爱,接受了恋人的哥哥雷欧提斯比剑的要求,却没想到被国王利用,最后虽然国王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但哈姆莱特、乔特鲁特、奥菲利亚及他的哥哥雷欧提斯和父亲全部死亡。
《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何在?除了哈姆莱特不能选择的时代和家庭对他造成的灾难性打击,还有哈姆莱特作为一名肉身凡夫所具有的局限性。
希腊的德尔菲神庙上刻着三条箴言分别是: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生存与毁灭就在一瞬间。人们都知道“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但认识自己何其难!哈姆莱特几乎是一个人对抗周围所有人,甚至还有一个腐朽的时代,哈姆莱特犹如一艘小舟,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在狂风巨浪中颠簸漂泊,孤独、寂寞和迷茫犹如毒蛇吞噬了他的内心,他认识不了真实的自己,看不清周围人的真面目,看不到未来,他被情绪左右,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安排,失败是等待他唯一的结局。
认清自己是天底下最困难的事情,但只有认清自己方可战胜自己,认清自己是用自己的理性分析认清自己的客观局限,还要能听取他人的正确建议,但很多人的失败都是自以为认清自己,认清自己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准确地接近真实的自己,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后来者只有像荀子在《劝学》中所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才能在认识自己的路上不断接近自己。
任何事情成功的取得必然建立在战胜自我的基础之上,我们无法改变时代和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取得了事情发展的主动权。战胜自我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勇敢的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