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所历经的绝大多数事情当中,能被称为“终身”的或“大事”的也许很多,但被称为“终身大事”的却只有“婚姻”这一个;而通过婚姻来认识和体味人生与人性之本质,也是其他诸种“大事”都无可替代或难以给予的。
这是因为:无论任何一个独立的人类个体都是不完整的,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可能会有诸多“目的”或“追求”,但最根本的“目的”或最重要的“追求”则是要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即以自己适当的一“丿”或一“㇏”来寻求和匹配适合自己的那一“丿”或一“㇏”,从而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并因此而使自己变得逐渐“完善”和最终走向“完美”;而如果找不到那一“丿”或一“㇏”或虽然找到了那一“丿”或一“㇏”却不能相互适应而融为一体,那么从本质上讲他就很难“进化”为一个完整的“人”,也更不可能因此而变得逐渐“完善”和最终走向“完美”,在他的灵魂深处也就总是容易处于别样的孤独、孤单、孤寂之中。
对正常的婚姻与家庭进行成功地管理乃是人类个体完善人生体验、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和追寻人生意义最为切实可靠的基础;而在正常的婚姻与家庭管理上的成功亦是人类个体真正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最佳途径与写照。
只有在步入正常的婚姻与家庭之后,一个人方有可能在全面社会化的过程中走向真正的成熟,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乃是:正常的婚姻与家庭通过使一个人不断深化对 “义务”的领悟与践行以及逐步强化对“责任”的恪守与担当,从而可望最终成为一个真正能为其他个体或群体服务的“社会人”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
对婚姻与家庭“尽义务”和“负责任”,乃是对自我人生与人性“尽义务”和“负责任”最好也是最切实的、最高也是最具体的体现。
可以说,正常的婚姻与家庭关系乃是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类关系中最基础、最真切、最亲密、最微妙的关系,也是最能展示人类本能与本性的人际社会关系。
试想一下,两个素昧平生且身心各异的人最终确定要在一起共建人伦、厮守终生,这乃是一件多么有趣且不易之事。
在正常的婚姻与家庭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中的交叉互动循环,几乎涉及到了人类所有的人际社会关系,同时还会演绎出各具特色、千差万别的个性化婚姻与家庭关系;也正是凭借着这些关系,正常的婚姻与家庭才得以建立、维系、强化和发展,并因这一“社会细胞”的健康和健全,进而促使整个“社会有机体”的完善与发达。
单就正常的婚姻心理和行为及其过程来说,男女双方实际上是在寻找和完成在自我人性与他人人性间达成最佳交叉互动循环和平衡所需的那些相近的、匹配的、互补的人性特质。
从这种角度上讲,所谓婚姻就是相互适应和相互恩爱;更进一步的讲,如果没有一种“重新做人”的心理准备以及不能使相互适应和相互恩爱付诸于切切实实的行动并使这种行动持续强化和更新的意愿和信心,那么最好就不要和别人一起走人婚姻的殿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