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我国第一部,通史首创纪传体。
“天人之际”考究深,“古今之变”精捋细。
叙述上下几千年,描摹纵横数万里。
展开历史之画卷,审视社会之现实。
方方面面难道尽,取角文学更适宜。
巨著开创新体例,列传、世家、书、表、纪。
“本纪”全书作提纲,叙述王朝之更替。
按其年月先后写,帝王言行与政绩。
“表”以表格列世系,排列人物和史事。
“书”是历代之章典,类于文件之整理。
可捋制度之发展,礼乐兵律与经济。
“世家”封国王侯史,记述子孙之世袭。
“列传”社会之名流,少数民族之传记。
十表八书十二纪,世家三十传七十。
总共一百三十篇,大约五十二万字。
宫廷禁锢增删改,传抄窜入有失遗。
当时视之为“谤书”,学者不敢作注释。
班固说是少十篇,补写《史记》褚博士。
唐朝韩、柳共推崇,从此《史记》见天日。
诸家蜂起精研摹,称扬史迁之才艺。
纵向结构纪和表,横向书、传、三十世。
塑造人物为中心,艺术形象更清晰。
揭示性格“互见法”,此篇他篇两相依。
《项羽本纪》气盖世,纪外透露略有疵。
《高祖本纪》度量大,主干之外有细枝。
“仁而下士”信陵君,单独立传《魏公子》。
再读《范雎蔡泽传》,公子畏秦而藏匿。
魏齐投奔遭拒绝,盛怒之下自刎死。
如此人物更丰满,喧宾不曾害主体。
语言传神个性化,刘邦项羽评一事:
“嗟呼丈夫当如此”,“彼可代也”是项籍。
品格高尚蔺相如,“以先国家”“而后私”。
腾挪跌宕行文法,不与廉颇争高低。
避朝、匿巷、众人辱,九曲八回再明旨。
正写特写侧面托,“巨鹿之战”好文笔。
“破釜沉舟”激其志,楚兵以一可当十。
诸军莫敢纵其兵,隔壁观望惊战栗。
破秦召见诸侯将,匍匐膝行莫仰视。
时而运用对比法,李广李蔡是堂弟。
驰骋疆场四十年,大小战事七十余。
李广不得封爵邑,最后自刎军帐里。
李蔡才能中下品,官运亨通宰相级。
矛盾冲突白热化,“鸿门宴”上藏杀机。
众多人物齐亮相,各有形态神色异。
刘邦圆滑而奸诈,项羽寡谋率而直。
张良深谋而从容,范增偏狭烦躁急。
樊哙粗犷更豪放,项伯善良愚伴私。
《史记》纪传人物广,市井小民至皇帝。
三教九流合百家,所涉人物四千余。
精英醒目数百个,何所求来何所思?
天道一张无形网,时也运也命难知
战国公子王者亲,轻而易举呼风雨。
“闾巷之侠修行”好,儒墨排摈无声誉。
“自秦以前匹夫”侠,“湮灭不见”“甚恨之”。
审视天道不废人,典型环境与阅历。
文化素养与家庭,构成人物之气质。
萧何原是刀笔吏,奉法谨守因其势。
陈平年青就好学,书生见远而卓识。
周勃最初事杂耍。厚重少文略有疵。
再看樊哙屠狗者,狂饮大嚼细不拘。
共性个性相统一,审美登峰而造极。
知恩图报德报德,展示人物一大批。
韩信酬谢漂母媪,馈饭之恩千金值。
苏秦遍尝旧恩主,一百尝还一万余。
汉王面前荐英才,陈平不忘魏无知。
美女当为悦己容,良士更为知己死。
聂政、荆轲作刺客,侯嬴献计而裁己。
以怨报怨伍子胥,深挖坟墓而鞭尸。
人间恩仇岂能忘,回报因人各呈奇。
利欲潜伏在心中,表现方式难统一。
貌似刚愎内游移,最为典型是李斯。
农民起义风云卷,知难而退恋锦衣。
赵高废立行篡逆,以身徇国又贪利。
二世无道想直谏,苟合取容惧威仪。
私欲盈心表里异,自有内核主其旨。
人物行为有轨迹,揭示历史之规律。
超前形势不许可,酿成人物之悲剧。
思想性格放光华,吻合发展大趋势。
屈原贾生政治家,暂时毀灭藏价值。
亦有悲剧人与史,五百义士就其死。
田横守缺恋故旧,历史倒退不可以。
人事合天或许可,融于形象实入虚。
过犹不及情理义,自己配药自己吃。
吴起杀妻求信任,终成悲剧怪自己。
史迁文学弘大道,无形巨手在控制。
神思通达具慧眼,形象内涵却迷离。
起落变化无常规,来也无端去无迹。
明光暗影千般变,烟云缭绕龙逶迤。
人情达练入简章,世事通明读《史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