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婚姻育儿
读书笔记:《正面管教》(一)

读书笔记:《正面管教》(一)

作者: 彭小刀 | 来源:发表于2017-03-23 23:24 被阅读196次
读书笔记:《正面管教》(一)

1、 前方高能预警:熊孩子来了

熊孩子,这一称呼来源于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讨厌的孩子。他会删掉你的存档,摔坏你的模型,划烂你的屏幕,把你的家搞得一团糟,甚至还死乞白咧地要抢走你心爱的漫画、游戏、玩偶!他们的叫喊声回荡在每一家饭馆和每一节车厢里。

以上来自百度。

倘若你遇上这些熊孩子,各种“作”也是没办法,可是看到那些孩子的家长,各种不“作”为,估计你也已经是醉了。

最近在看《正面管教》,我恍然明白,这些熊孩子的背后就是有熊家长的“撑腰”,还美其名曰“顺应天性”的教育。可是他们一旦遇到别的孩子任性而为时,又会忍不住指手画脚来指责,双方家长为一件小事大吵一架的事情时有发生,一旁的孩子也受到影响,去模仿家长处理矛盾的不良方式。

我是80后,过去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还比较严厉,也不敢在家或在学校任性而为,一旦做错事,家长常常不会理解我们背后的原因,直接惩罚我们。轮到我们这一辈教育孩子时,我们或许就会沿用这种惩罚型教育,但也有可能会走向惩罚的背面——娇纵。  

娇纵型教养方式是孩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家长没有给孩子制定规则。父母以为娇纵才是表达爱的方式,很容易陷入“我是在尊重孩子”的误区。而且娇纵很容易,也满足了他们被孩子需要的感受,特别是爷爷奶奶那一辈,所谓的“隔代亲”也就是这个心理层面的原因。  

从小婴儿时期开始,我们一辈子都在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

越是被娇纵的孩子,越是会“寻求过度关注”。他们会觉得“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于是他们会通过操纵别人来获取。比如临睡前还要再喝水,非得让你去给他倒水,水倒过来了吧,又嫌太烫了,喝一个水都要用半小时,你还不能离开他的视线;比如上幼儿园以后,分离焦虑特别严重,每天还没出门就开始缠着妈妈不撒手,导致多少妈妈们送孩子上个学就跟生离死别一样。  

娇纵之后的结果就是,孩子某些本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感知、反馈、链接、内化而成的技能的消失。如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等方面的能力。  

严厉的父母只需要孩子服从就好了,但是当孩子的自我萌芽时,家长和孩子容易陷入“权力之争”。

孩子会形成错误的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司令,我才有归属感”。特别是到了青春叛逆期,这种错误观念下造成的错误行为表现尤为明显。  

比如说我吧,小时候我母亲对我就特别严厉,可谓是活在母亲专断独行下。初中毕业前夕,听到隔壁邻居说我妈想让我去读卫校,因为我家还有一个弟弟要上学,妈妈希望我能早些出来工作好补贴家用。我当时就觉得,为什么妈妈不直接跟我说呢?为什么要让别人来告诉我她的决定呢?于是我生气了,表现的特别叛逆,心想你要让我读卫校,好吧,那我就去读吧,不过我要选一所远远的学校,让你见不到我!  

这就是形成了“报复循环”!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有“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让你同样受到伤害”这种观念。比如我那4岁半的儿子,某次因为我强迫他去洗漱,不让他继续玩了,他就将小纸片撒的到处都是,因为他知道我是最喜欢整洁的。  

惩罚型教养方式之下,孩子还有可能“自暴自弃”。每当他寻求归属感的时候,他的行为都不被允许,让他觉得“不可能有归属感,我放弃”。

再举一个我的例子,去了卫校读书以后,我的成绩下滑非常厉害,虽然没有到谷底,但是以中考时是重点高中分数线进的卫校,一学期下来就从第一名跌至中间名次。

这不仅仅是我的“报复”,也是我的“自暴自弃”。那时候,我的信念就是,没有去读高中考大学而读了中专,我的一辈子已经完了,那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啊?!

读书笔记:《正面管教》(一)

2、 什么是有效的管教        

有没有一种有效的教养方式,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培养出一个自律、有责任感,既能合作也能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今天介绍的“正面管教”!  

它既有惩罚的坚定,又有娇纵的和善,取长补短,剔除了惩罚的过分严厉和娇纵的无规矩。

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

①、和善而坚定

②、有助于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③、长期有效

④、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

看正面管教如何放大招,且听小刀慢慢道来。

读书笔记:《正面管教》(一)

3、 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Jane Nelsen),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冶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仅美国销量就超过4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来自于鲁道夫·德雷克斯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前者在和后者密切合作后,将他关于孩子的一些基本概念,落实到实际应用中,成为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石。

回到刚才我们提过的一个话题,从小婴儿时期开始,我们一辈子都在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是社会人,社会环境影响他怎么看待自己和他人。他们觉察能力强,但是解释能力差,很有可能 把你一个不悦的表情解读成你不爱他。因此,他们认定的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方式常常是错的,而且一旦形成某些信念就会固化下来,直到他们长大成人,即使这些信念都毫无意义了,他们仍然靠这些信念来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在这些理论基础上,简·尼尔森博士提出了“正面管教”这种教养方式。  

正面管教型——和善与坚定并行,有权威,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父母的初心都是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但是只有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拥有幸福和快乐。

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具备七项感知和技能:

①、对个人能力的感知——“我能行”。

②、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③、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④、内省能力,能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⑤、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和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⑥、整体把握能力,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⑦、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简·尼尔森博士在长久以来的实践中证明,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生活技能,培养出责任感,孩子才能具备以上七项重要感知和技能,从容面对人生的诸多挑战与议题。

读书笔记:《正面管教》(一)

4、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包括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发展适宜性行为(如学步),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因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  

所谓“原始脑”其实是我们在有情绪时,我们的理智没有办法与大脑皮层负责掌管情绪的部分进行链接,导致了所谓的“冲昏头脑”。有研究表明,大脑皮层分管情绪的部分直到25岁才会发育成熟(貌似有些人直到80岁估计也不会发育成熟)。  

父母都是成年人,尚且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更何况是孩子。

其实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与”年龄相称”的行为而已。  

既然我们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

每当要“冲昏头脑”的时候,先“暂停”以梳理我们的情绪,直到我们能深思熟虑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    

真正需要我们重视的“不良行为”有四种,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

①、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的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

我们的反应:会心烦、着急、愧疚、恼怒 。

我们想采取的行动: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已经会做的事情 。

接下来孩子的回应:暂停但很快恢复老样子,换成另外一种打扰大人的行为。

识别孩子背后的信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

我们应该要有的回应:把孩子引向建设性行为,给孩子一个对大人有帮助任务,如给一个秒表,让他给你打电话的时间计时;打完电话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感谢他为你做的事情;特别设置一个时间,只属于你和孩子,定期陪伴他;约定一些无言的信号,比如竖起大拇指就是点赞,亲吻额头就是要等待一会儿等;不管孩子的行为,把手放在他的肩上给他关切;闭上嘴,直接行动,挠挠痒,轻轻推他进卫生间洗漱;说出你对他的爱和关怀。

②、寻求权力

孩子的错误目的:寻求权力

我们的反应:被激怒、受到挑战和威胁、被击败 。

我们想采取的行动:迎战、投降、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孩子是错的 。

接下来孩子的回应:变本加厉、内心不服而表面服从或消极抵抗、觉得自己赢了 。

识别孩子背后的信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时,我才有归属感 。

我们应该要有的回应: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让双方都冷静下来(积极的暂停),承认不能强迫孩子去做任何事,邀请孩子一起找到对彼此都好的解决方案,引导孩子建设性的使用他们的权力,提供有限制的选择,决定自己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

③、报复

孩子的错误目的:报复

我们的反应: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 。

我们想采取的行动:反击、以牙还牙、心想“你怎么能这么对我”。

接下来孩子的回应:反击、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行为升级、更换另外一种“武器”。

识别孩子背后的信念:我得不到归属,但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

我们应该要有的回应: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保持友善,让孩子冷静下来,猜测孩子为什么会受伤,表达同情和理解,坦诚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已经造成伤害,请纠正你造成的错误。

④、自暴自弃

孩子的错误目的:自暴自弃

我们的反应:绝望、无望、无助、无能无力 我们想采取的行动:放弃、替孩子做、过度帮助 。

接下来孩子的回应:更加退避、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 。

识别孩子背后的信念:不要放弃我,请给我一点鼓励、肯定。

我们应该要有的回应: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体验成功的简单步骤;向孩子演示他可以照做的小步骤;安排一些小成功;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无论多么微小;放弃你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放弃。  

《正面管教》的干货太多了,小刀今日就先分享到这,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 正面管教孩子,做孩子的榜样

    正面管教孩子,做孩子的榜样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一) 张志岳妈妈 谷端银 《正面管教》是美国心理学...

  • 正面管教 第一章 为什么是正面管教

    #读书笔记#正面管教 第一章为什么是正面管教。 总结来看,正面管教是有意义的管教,是着眼于长远的管教,是教给孩子解...

  • 正面教育的焦点----鼓励

    正面教育的焦点----鼓励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七) ...

  • 2019-03-28

    《正面管教》 第一章 读书笔记 《正面管教》这本书的出版让我们学会使用有效...

  •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 第二章读书笔记 ...

  • 正面管教

    20191107读书笔记-正面管教 一、什么是正面管教 曾经,家长、老师们对孩子严厉控制、动辄惩罚。后来,很多人又...

  •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二) ...

  •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1、正面管教是什么 一种区别于严厉和骄纵的管教方式。和严厉的教育方式直接给孩子发号指令不同,正面管教会给...

  • 如何和善而坚定地管教孩子?

    在看《正面管教》,快看完了,周末会写一篇读书笔记,本周实在没空写文章,刚刚下班到家。 《正面管教》中告诉21世纪的...

  • Lucy读书笔记:《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

    读书笔记 日期:2020.2.20 书名:《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 作者: [美]简.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正面管教》(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qx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