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智模型”的概念,之前我们有多次提及,指的是外部现实在心理层面上的表现,你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储存在大脑中的一套手机应用软件,专门用来应对解决各种问题。
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这就意味着一个对于自己来说合适的心智模型对于他人来说就未必合适了,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及的“知识诅咒”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个学识非常丰富的物理学教授来说,他在讲解物理学入门知识的时候,会习惯性地讲怎样用牛顿力学知识来解决特定问题,而会忽视自己学生还没有熟练掌握自己早已形成的心智模型基本步骤。所以说最了解学生们在接受新概念上有什么困难的不是教授而是其他学生。
还有就是猜旋律的例子。你让一个人在心里默唱一段普通旋律,并把旋律用拍子敲打出来,然后让另外一个人根据拍子去猜旋律。对于这些打出的25组给定旋律,默唱旋律的人会认为对方猜对的概率是50%,但实际上听拍子的人猜对的概率只有2.5%,这也是两个人的心智模型不对称导致的。
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还意味着你的心智模型库里的模型是需要根据外界情况不断推陈出新的,要清楚地知道已经形成的看似完备的模型是否需要做出必要调整,就像一个小孩子叫陌生人爸爸一样,他大脑中关于“爸爸”的心智模型可能只是简单的“男人—爸爸”这个简单的阶段,需要帮助他进一步去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