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迟子建的第三本小说集《额尔古纳河右岸》,真的被里面优美自然的言辞,忧伤动人的故事给迷住了。
如果说她的前两本语言够流畅真情,故事够热血亲民,那读到这本,我的心如同干涸太久的枯河被自己内心因受这故事的侵染而从最根处上涌的清泉湿润,润泽,丰盈起来。我听见了久因失水而地裂的枯河裂壑里泉水‘’突突‘’地上涌着上涌着滋润着我的灵魂。我总是情不自禁地产生要去寻找作者的、向她学习、向她请教故事的源头的冲动,尽管小说的后面有她的亲笔之跋,里面介绍了写作的灵感缘由经历,但那远远不够的,我想知道更多。其实我知道自己除了每次被她作品中的故事感动吸引,更多的是在想她是有着怎样的经历才有了这么多优美又不失人性,不离生活本真的故事啊?自己又怎样才能像她,不,只是她的十分之一或者万分之一的经历或者才华才觉得自己没白在这人世间,在这丰富多彩,纷繁妖娆,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浩瀚宇宙中走一遭啊。
男人和女人的感情世界想必大大不同的。以前专读男作家的作品,除了男作家相对较多,名气相对较大(当然作品自是有它的好的),我还真找不出读他们作品的缘由了,自己是多么功利地在读书。而三毛、萧红、林徽因、冰心等等她们的名气可以说也不亚于男作家,但我还是忽略了她们。偶然后知后觉地读了三毛的作品,迟子建的作品,才知道,我更需要这种情感丰富得如自然而然溢出的山间水的滋养,才觉得,自己的血液被激活,已然自己也是一汪水,细细流着,期盼着山泉水的经过与汇聚,然后交融激起不一样的水花。
很多作家都说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经历与名人命运是离不开生他养他的山川河流的。一开始我很着慌,拼命搜寻有关自己的生命之河的记忆。很多次这样的搜寻让我欲哭无泪,灰心丧气。我认为我是怎么也不会有他们那样的灵性的,因为我说不出任何一条养育了我的生命的源泉的名字。仅有的关于水的记忆,便是,夏日梅雨季节之后,门前大水沟里蓄满了水,然后我们姐妹像水鸭般在水里嬉闹的情景;只有烈日炙烤的午间,不堪因疲劳的大人们午歇而显得宁静的世界的无聊,也经不住噪蝉、荷花莲蓬的诱惑,赤足来到邻居家池塘里当起采莲娃的经历;或者就是下午上学的途中与同伴三五成群地围在被饥渴的太阳吞噬的港湾边捡拾蚌壳,好奇它的软乎乎的藏在黑色扇形盒子里的肉体。仅此而已,我所有的故事似乎都与夏天有关,也许正因我是一个被烈日炙烤过的人,所以我寻不出水源,我以为我就是没灵性了。
但后来我发现,有一潭最清澈最纯真的水,也最隐蔽如同世外桃源的水源,其实只在每个人心里。我很庆幸及早地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当起了自己的掘井人,思想的情感的潮流可以畅通无阻,可以领着自己奔跑遨游,我也把这潭水,这口井当做最珍贵的镜子,比白雪公主里毒王后的魔镜还厉害的镜子,因为它指点我的缺陷,而我总能从它的指点中感受到醍醐灌顶的快意。
我能发现这个秘密,还得感谢迟子建三毛她们的作品,真是相见恨晚。有时候读她们仿佛读自己;有时候读她们,读着读着对生活激起了更多的爱,心里有个声音在流动“好好活呀,好好生活”;读着读着,内心的恐惧疼痛已如尘埃般无足轻重。我会因一个个忧伤的故事里的结局倒抽一口气,但我更多地是被生活里悲剧着的主人公的善良坚强淡定顺其自然深深触动,有一个声音在汹涌“我要做那样的人呀,我要做那样的人”。呵,就这么薄薄的一沓纸,便可以让人‘’翻江倒海‘’,还说我没有被水滋养过?
静水流深,在懵懂的年龄里,初识这四字,一直不得其解,更不能感同身受。而立之年的我才初觉心中的水源,多少年的光阴才能修的一个静水流深呢?
网友评论